注 册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在线4798人
·文章查询·
按标题
按作者
按内容
祝各位网友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阖家快乐! 本站受到大量的无效smtp连接和垃圾邮件的攻击,响应缓慢,请各位网友见谅!
2025年10月19日星期日
首 页
-法律人分类-
学者
法官
检察官
警官
律师
教师
学生
其他法律人
记者
-法律人排序-
注册时间
文章数量
论坛发言
-专 栏 分 类-
精品专栏
学者类
法官类
检察官类
警官类
律师类
教师类
学生类
其他法律人类
记者类
全部专栏
法律人社区:
文章评论版
--主题:
文章评论:国家责任,谁来承担?---写给袭击事件
只有法律人社区主管(管理员, 版主)或这条信息的发布者可以编辑它,且只有注册用户可以编辑信息。
注:只有法律人社区主管可以删除信息。
删除主题及相关回复贴!(为了确保你能正确使用以下的ubb功能,请确保你是已登录了法律人社区!)
用户名:
密码:
忘记了口令?
信息图标:
编辑:
*HTML 关闭
*UBB Code 打开
请选取下以表情:
宋 体
新宋体
黑 体
楷 体
隶 书
Andale Mono
Arial
Arial Black
Book Antiqua
Century Gothic
Comic Sans MS
Courier New
Georgia
Impact
Tahoma
Times New Roman
Trebuchet MS
Script MT Bold
Stencil
Verdana
Helvetica
Lucida Console
1
2
3
4
5
6
#000000
#FFFFFF
#008000
#800000
#808000
#000080
#800080
#808080
#FFFF00
#00FF00
#00FFFF
#FF00FF
#C0C0C0
#FF0000
#0000FF
#008080
在目前的状态下,美国单方面宣布进入战争状态或宣战再度挑战了《国际法》原则。 作者: 劳动者 一、凶犯国籍不清。 二、做案证据不足。 三、尚未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四、攻击行为目前已经停止。 五、与北约(国际组织)共盟。 六、没有按照和平的总原则设计解决处理方案,而是以战争和暴力积极做准备。 附:我在4月4日的帖子: 中美撞机事件处理的原则和立场之我见(原创) 美国有意挑战《国际法》原则 从伊拉克美国利用联合国,挑起战争、扩大战争,到“科索沃”问题美国以联盟国的身分侵涉他国主权,到如今在侦察他国领空的行为可以看出,美国一直具有试图挑战《国际法》原则的动机。 《国际法》原则在多国在长期的国际交往中形成的,具有相互约束力的国际准则。我们不否认国际法准则是具有历史局限性的,它本身会存在一定的不足,也有待于在多国协商或联合国的主持下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但是对于美国这种无视《国际法》原则的动机,不顾他国权益,侵入他国领空的的不法行为我们表示强烈的抗议并要求其负有完全的责任。 美国屡屡有意挑战是其做为超级大国,霸权主义和战略图谋的心态和动机所致。 这其中不仅仅是有意侵入他国主权范围内的事务,而同样以《国际法》原则中的概念来模糊《国际法》原则的基础。他们使用了“国际领空”、“空中交通规则”、“航空器属本国领土”“外交人员必须和本国军人会面”、“无权登入航空器”等这样的《国际法》内容的词汇,却忘记了自己根本没有遵守《国际法》原则中最基本的内容。 这是美国的一贯作风,即“两个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国家行为……(待续) 我们自己必须要有对《国际法》的原则和立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国际法》的原则是处理外交事务、国家主权及国际争端的基础。由于《国际法》不具有高于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主要是靠国家的自我约束来实现的,所以我们自己必须有正确的理解和解释。在传统的《国际法》内容上,我们是提出国的一员,基本上能够完全依据《国际法》的原则来处理问题,这在以往的国际交往中获得了世界各国的承认。虽然现代意义上《国际法》原则在九十年代之后,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国家的抵抗,但是在新的《国际法》原则未有获得了世界各国承认和参与之前,我们必须要有我们明确的立场,即,我国政府对事件本身应该有确切的认识(当然必须有证据证明事实的存在)……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北约和俄罗斯9月13日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制造这起恐怖事件的罪犯决不能逃脱制裁。 北约和俄罗斯在举行了特别会议后发表了一个联合声明。该声明称:“北约和俄罗斯在惩罚罪犯上的立场一致,那些惨无人道的罪犯绝对不能逃脱制裁。” 我评:在这里俄的立场是对的,因为他使用了"惩罚罪犯上"立场同北约保持一致。这点我们支持! 然而,北约的议事(对9.11事件)"认是是对所有北约国家的打击,从而北约应反击的"的立场,我是坚决不支持的! 所以,这是我们要冷静看待其报复的态度。 其实它用"报复"这个词,就有"恐怖"之嫌。充其量,叫做"自卫反击"!
信息最初是由 劳动者 于 2001/9/14 0:08:12 发布的。
*如果打开HTML和UBB代码,意味着可以在信息中使用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