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空间

法律人社区

  注    册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在线7683人
·文章查询· 祝各位网友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阖家快乐!      本站受到大量的无效smtp连接和垃圾邮件的攻击,响应缓慢,请各位网友见谅!       2024年12月22日星期日
首 页
当前位置:首页>>学生>>xiaoqioshui
伟大的创新,鲜明的旗帜
更新时间:2002/10/28 21:06:14  来源:人民日报强国论坛  作者:高竞  阅读202
    ---结合江总书记“七。一”讲话深刻领悟“三个代表”精神

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做出了重要的讲话。进一步阐释了三个代表的精神。可以说“三个代表”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又一个伟大的创新,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以江泽民同志为领导的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智慧结晶。为新时期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前瞻性的指导。

他的创新性在于:“三个代表”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在复杂局面中统揽全局的内在要求,使党站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高度繁荣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前列。

“三个代表”全面阐发了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目标、标准和途径,是衡量党的建设得失的根本标准。

“三个代表”的核心是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高度繁荣的社会主义文化、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伟大历史使命,进一步提炼、升华,并使之上升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它深刻揭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的远大目标、根本标准、内在要求和正确方向,完整地再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世纪、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使命的时代形象,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发展的新境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生产力、文化用“先进”一词限定,说明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党才是先进的,具体了党建总目标中的“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把代表先进文化作为了党建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因素之一,是对党的十五大关于文化是综合国力重要因素论断的深化,在确立党建目标上视野更开阔了;把发展生产力和文化、实现人民利益这一执政党的“治国”方针和历史任务,提炼、上升为执政党“治党”的根本指导方针,回答了面向新世纪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历史课题,使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得到了新的升华。所以说三个代表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史上一次重大的理论突破。

当今国际社会风起云涌,随着世界关贸协定的签定,国际竞争机制的引入,党所面临的挑战日益激烈,党建工作已成为重中之重,在这个时候“三个代表”的提出与实施更显得犹为重要。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新时期党的建设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明确提出的面向新世纪,迎接新挑战,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把我们党真正地建设成为以邓小平理论为武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为衡量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实施提供了根本标准。

  如果说“三个有利于”是衡量党的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那么“三个代表”则是衡量党的建设得失的根本标准。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坚持在加强党建过程中,凡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我们就坚持,就要不遗余力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开拓;凡是不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或者原来符合但在时代条件变化后不再符合的,我们就坚决摒弃。有了“三个代表”作标准、作保证,我们党就能从根本上正确看待和解决自身建设上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党的阶级基础问题上,正确看待和处理随着改革深入出现的利益格局调整问题,进一步密切党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系;在组织建设上,结合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的社会背景,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建立组织并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解决基层党组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干部队伍建设上,选准、用好干部,并采取措施大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在作风建设上,遏止腐败现象的蔓延,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拒腐防变;在党内生活中,加强理论学习、健全党内民主、进行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等等。

  总之,“三个代表”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既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历史经验作出了科学总结,又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坚定不移地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的根本之所在。

所以必须倡导大家认真学习并深刻领悟江泽民同志 “七。一”讲话精神。加强党内党外同志的思想理论水平。充分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深入地促进改革开放的进行。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文明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共同奋斗!

批 注 该 文]    [采 用 该 文]    [发 表 评 论]    [文章下载]    [关闭窗口

相关批注:
暂时还没有媒体记者对这篇文章做出批注

相关采用:
暂时还没有媒体记者采用这篇文章

相关讨论:    
没有评论

Google


IP计数: 浏览计数:

Copyright © 2001 凌云志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7007639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4020001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