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贷款与高校学费
杨德寿通常,子女考上大学是令父母非常高兴的事儿。但也不尽然,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今年7月14日,在陕西省榆林市,一名叫景统仕的考生父亲因无钱给女儿上大学而自杀身亡。去年陕西省宝鸡市一位考生父亲在儿子接到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也因为学费问题跳楼自杀。”本应高兴的事儿,怎么却引出了人生悲剧?原因很简单,即交不起学费。
穷人,在任何社会都是存在的。那么,交不起高校学费者是否都是穷人呢?我们不妨来看看有关的调查: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于2001年在北京、天津、广州三地对1000位学生家长做了专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高校目前出台的学费收费标准,15%的被调查者表示此收费标准合理,可以接受;27%的被调查者表示此收费标准较为合理,基本可以接受;58%的被调查者表示该收费标准不合理,难以接受。(尚烨、丽娟《高校学费上涨带来什么》)
有报道说:“教育支出是一个家庭常年的庞大开支,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要花钱,使许多家庭负担加重。如果把高校学费提高到每年5000~6000元,小康家庭也会力不从心。如果把贫困、温饱型家庭加起来,有91%的城镇居民家庭承受不了学费提高而带来的经济压力。农村绝大多数居民家庭承受能力更脆弱。”
显而易见,交不起高校学费或难以承受高校学费,决不是中国穷人才有的难事儿!因为这种高校难上(指学费难以承受)的普遍性。政府以公有财产为后盾的国有银行,纷纷推出条件优惠的助学贷款项目,这种贷款是由国家贴息50%的。另外,高校也会为家境贫困的学生创造一些勤工助学的机会,以资学生能够完成学业。于是,那些贫困的学生家长真要山呼万岁了。
但是,在欢呼雀跃的同时,他们大概已经忘记了贷款是要还的,勤工助学对于巨额的高校学费无异于杯水车薪。而贷款的偿还,也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申请助学贷款的大学生必须在偿还贷款之前也即毕业后四年之内找到工作,而且得有收入(有工作不一定就能得到收入),如果有收入,这些收入在扣除其必须的生活费用之外还必须达到偿还贷款的数额。然而据我所知,目前的大学生从高校毕业,找工作已经成了最令人头痛的大事!最近,一位叫做“呼云唤雨”的网友,在《高校扩招带来的五大问题》中提到,“今年将有100万大学毕业生因找不到工作而失业。尽管国家已出台了许多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政策,然而就业压力也没有得到多大缓解。”7月28日《华商报》消息,北大毕业生陆步轩曾在长安街头以卖肉为生。中国最著名大学的毕业生尚且如此,别的大学毕业生又该如何呢?
也就是说,申请助学贷款的大学生,将很难有机会还上曾经借银行的钱。怎么办?要么自己干脆不还,让自己丧失信誉,让银行遭受损失,因为其贷款是以该大学生的个人信誉作为担保的。接下来的结果是什么呢?是新的贫困的大学生无法申请到助学贷款,因为银行无法再相信这些穷困的大学生,也不可能永远损失下去。然而,在助学贷款的整个过程中,谁是最终的受益者呢?既不是银行也不是大学生,它只能是高等院校。
有人认为高等教育是一种高消费,我同意这种看法。而对于消费行为,无论是高还是低,消费者都不能不明不白!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其实是高校向社会提供的一种有偿教育服务。既然是一种有偿服务,是种商业行为,理应受到民事商事法律的调整,遵守相关民事法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不通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法律要求民事活动的当事双方是自愿的、公平等、等价有偿和诚实信用的。那么,高校学费是公平的吗?与其向学生提供的教育是等价的吗?
从《高校收费:给百姓一个明白账》(2001年4月24日14:52:3 中国经济时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们对高校学费的看法。大学生认为,学校没付出那么多成本。专家认为,高校有高估成本的可能,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蒋鸣和先生指出:“上海涨到多少钱也好,其他地方涨到多少钱也好,他们都认为自己没有突破25%的比例。因此比例不能变,成本却可以变。现在,出现了一种普遍高估成本的风气,如果想收5000元的话,就说自己的成本是20000元。”家长的看法是,成本要透明,我们不能挨宰。家长普遍对大学收费认可,而对教育成本存有疑问,他们呼吁,教育成本要透明。
尽管人们对高校学费存有疑问且难以接受,但家长仍然愿意供给子女上大学。《高校学费上涨带来什么》所作调查中,在回答“如果支付子女学费确有困难,你会怎样做”时,60%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向亲戚、朋友借钱,以后慢慢还;27%的被调查者表示将考虑申请助学金贷款,以解燃眉之急;13%的被调查者考虑申请学费减免。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高等教育目前正成为一个产品(教育服务)不愁销路的暴利行业!
国家统计局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专项调查表明,有42.7%的家庭教育消费已成为家庭支出的重要一项。近年来,随着大学和中小学收费标准的一涨再涨,有资料显示,一个城镇居民的年收入在支付了一个大学生一年学费后仅剩下零头。而在农村则需要两个人的年收入才能供养一个大学生。至于农村几千万的贫困人口和国有企业数百万下岗职工更是无从谈起。
在暴利产品的驱使下,虽然国家向学生提供了助学贷款,社会向部分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机会,但这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这实在是舍本逐末的办法。至关重要的是,无论高校学费的高与低,我们都没有理由让学生或其家长掏得不明不白。
怎么办?必须对高校学费进行听证!必须给上大学的和掏学费的一个明白的说法。
杨德寿律师
2003年7月26~29日
ydsmbag@sina.com
ydsmbag@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