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空间

法律人社区

  注    册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在线5289人
·文章查询· 祝各位网友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阖家快乐!      本站受到大量的无效smtp连接和垃圾邮件的攻击,响应缓慢,请各位网友见谅!       2024年4月20日星期六
首 页
当前位置:首页>>教师>>逝宇
以中华民族之本土精神屹立世界
更新时间:2003/9/11 11:29:53  来源:www.wokankan.com  作者:逝宇  阅读230
    


作者:逝宇 发表时间:2003年6月18日
本文由earthking--中国诚信建设集团推荐

李纪兵

摘要:中华民族是有本土精神的,中华民族本土精神的落后代表是儒,先进代表是道,但是,中华民族自己为什么在近90年的时间里,不提倡自己的本土精神?虽然左倾、激进、外民族的坚船利炮与多国文化入侵使落后的儒家被彻底否定,但是,我们不能把对儒家的革命演变为对中华民族本土先进精神的革命,而应该以中华民族之先进精神屹立世界。道家自然民本思想与自由民主思想同于一理,道教远播海外,目前正汇流国内成为世界当代文化与思潮的洪流,同时带动世界文明中心回归中国。中华民族的先进精神有九个方面,是我们获得自信的本钱。
关键词:民族精神 道家文化 英美文化 儒家文化 德俄文化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本土的精神,民族的复兴首先在于超越时空与国度的本土精神的复兴。中华民族必须要以中华民族的先进精神屹立于世界,以民族的先进精神找到切入世界先进精神文明的突破口。“中华民族有没有本土的精神,中华民族的先进精神到底有哪些,她与世界先进文化的关系如何”是中华民族以先进精神面貌走向世界必须考虑的大问题。
一、中华民族有没有本土精神
中华民族有没有本土精神?如果有,中华民族自己为什么不提倡?回答这两个历史问题必须考虑到中华民族的本土精神发展中的两大波折,一是长期封建主义的压制,本土精神中的先进因素被学术界忽略,封建糟粕充斥文化教育市场;二是受左倾思想的影响,中华民族的本土精神被当作旧东西遭到全盘否定,外民族的精神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一个没有本土精神的民族是不可想象的,中华民族现在已经顺利越过两大波折,开始寻找本土精神中的先进因素。
中华民族是有本土精神的,发掘中华民族的本土精神是全世界华人尤其是大陆民众的历史任务。儒和道都是本土精神的代表,但是,中华民族自己为什么在近90年的时间里,不提倡自己的本土精神?中国的近代史主要是革命史,在这个伟大的民族革命中,落后的儒家思想被否定是一个原因。左倾、激进、外民族的坚船利炮与多国文化入侵使得这场革命的主角多元化,本土先进精神的代表“道”被忽略是中华民族自己为什么不提倡自己的本土精神的另一个原因。因此,不能把儒家精神作为中华民族本土精神的全部,不能把对儒家精神的革命演变为对中华民族本土先进精神的全盘否定,不能把发掘中华民族本土精神的工作演变为落后封建主义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回潮,是我们今后本土精神工作必须警惕的三个方面。
二、中华民族本土精神的落后代表是儒,先进代表是道
“中华民族本土精神的落后代表是儒,先进代表是道”主要应该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民族精神的先进与否,主要看她是否是以人为本,对于国家来说,最主要看她是否以民为本。儒家虽然也强调爱人,但却以国为本,强调民众必须服从封建君主秩序,所以成为落后精神与封建糟粕。道家思想坚持“人为神本、民为国本”,强调“侯王处下”为普通民众服务,所以成为先进精神的代表,历久常新,永不磨灭。
“民族精神”通常与“民族文化、民族凝聚力、民族力量”密不可分: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栖息地,民族精神是民族信仰、民族凝聚力与民族力量的集中体现,研究中华民族的本土精神必须将结合起来。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化,也是领先世界的年代最久远的文化。满清统治者中华文化底子薄弱,执政水平低下,虽然顺治因信道获得中华民族的民心,并且建国,但好景极其短暂,清朝自康熙起打压道教,基本上用以国家为本位的中国儒家教化国民,统治中华本土。对外闭关锁国,“寸板不许下海”,对内残害民众,大兴文字狱,内忧外患,酿成历史上的多次大内乱与内斗,中国国衰民怨,但这并不表明中国文化整体落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整体落后。
“民族精神在古代是源,在现代是流”,“在中国是源,在国外是流,在当今世界是洪流” 。实际上,儒家在中国本土之外极为颓废,中华文化以“道”著称于世界,中国对世界的主要贡献也在于此。至于我们通常所说的四大发明、新四大发明,不过是受“道之根本”滋养的“技术之花”罢了,任何脱离民族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研究民族精神的做法都是肤浅和值得商榷的。
分析中华文化有两条历史线索,第一条是王朝兴衰线索,第二条是中外民族文化融合线索。有两个干扰,一是国内以国家为本位,看似维护国家利益,实际却害国贼民的儒家思想与新儒教阶层精神糟粕的干扰;二是来自国外以国家为本位的现代哲学理论的干扰,“国家社会主义(法西斯)、军国主义、计划社会主义”俗称20世纪三大“人道主义”灾难理论,都以德国为策源地,从德国、日本、意大利起步,后又肆虐于法兰西、前苏联、东欧、中国、朝鲜、越南和所有社会主义国家。
邪不压正,道家的自然民本思想则与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同于一理,交相辉映:道家是东方的自由民主,自由民主是西方的道家,二者相得益彰。儒家思想与西方的纳粹思想——“国家社会主义”、“计划社会主义”思想同流合污,都是以国家政权为本位害国贼民思想,儒家与新儒教或者教条主义的国家本位是东方的纳粹,纳粹与现代哲学的国家本位是西方的儒家。考察中国历代王朝兴衰,莫不与民族文化兴衰息息相关,开国伊始,王朝莫不因兴道教,用轻典,惜民生,推行民本主义与自然主义思想而兴起,行至中途,到达鼎盛时期,各种异象繁盛,儒家思想就会大兴教条,窃取国家政权,出面“收拾秩序”;禁止排除异己的结果表面上是“天下整肃”,实际上是“自由丧失,盛极而衰,终于覆亡”,此兴儒的王朝或引外患入侵,被外族征服,元清是也;或被本族兴道的群体取代,“替天行道”建立新王朝,夏商周秦汉唐宋明是也。历史就是这样由一轮循环进入另一轮循环。
三、中华民族本土先进文化与精神同世界先进文化与精神是一致的
现举世界公认的两种先进文化、精神与理念体系来说明:1、“国家清静无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夜警国家理论”;2、“自然民本思想”=“自由民主思想”;3、“高以下为基,国以民为本的政治理想秩序”=“人格权先于身份权、自然人人权先于国家主权与政权、个人先于集体的当代先进宪政秩序”。这些东西都是搞政治的根本,由小做到大,小大一致不相害,越做越强,中国哪样没有。
尤其要说明的是:中国古代道家典籍,随便哪一本都比现代西方所有思想家加总要逻辑圆满,多说服力、震撼力与影响力。以《道德经》为例,她倡导的观察精神就是科学的精神,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智者,所有的科学家都天然地赞成道教教义,推崇道家哲学。道教用“观察和比喻”(天地万物设喻)设教,使道教免受其他宗教因“拟人神话设教”而被科学驱逐的厄运,成为一种能与科学同行的,“宗教、哲学、科学”三位一体的结合体。当今世界,影响最大发行最广的两本书是道德经和圣经,道德经比圣经早五六百年,自古以来被世界各国视为古代哲学中的奇葩译出版,《纽约时报》列老子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基督讲得最多,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基督教就是西方的道教,或者说道的精神在西方。另外,道教远播海外,在现代哲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角力)与现代经济学(供给需求平衡)坠入终结泥潭的当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一枝独秀,在世界各地拥有几十亿信徒,在国外取得鼎盛地位,目前正同世界先进文化英美文化一道,由国外汇流国内,成为当代文化与思潮的洪流,同时带动世界文明中心回归中国,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世界性奇观。
四、中华民族本土先进精神览要
中华民族的先进精神源远流长,其丰富内涵终人一生难以计穷。鄙人在此以中华文化为基础,览其总要,择九而述,恭请各位方家不吝赐教:
1、 与时俱进,变易维新
地球有人的历史就有民族史,为什么有些民族中途夭折无史可循,而中华民族能够长寿不衰,获得古老的美名。鄙人认为:中华民族的古老是因为她精神时新,中华民族时时都是全新的民族,所以寿命不可限量,上下五千年,不过是中华民族寿命海洋里的一束浪花。因此,“与时俱进,变易维新”应居中华民族精神之首。中华文化典籍《易》、《道德经》、《中庸》对此都有精辟论述。《易》在第一卦乾卦中说:“终日乾乾,与时偕行。”“与时俱进”就语出《易》经。易的意思是变,乾的意思也是行与变动。《道德经》说:“坚强者死之徒。”“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变易则生,“坚”、“持”则死。“与时俱进”必须革故鼎新。《易》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哉!”。《中庸》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新民”。中华民族要革掉新旧教条主义的祸害,弘扬民族精神,还有许多事情要做,革故鼎新就是认祖归宗,不存在背叛之谈。
2、 天人合一,自然玄同
民族精神同时也是民族理想和民族求生处世之方法。道教以天地设喻,与万物求同,天人合一是其最大理想;“齐有无,齐生死,齐善恶,齐万物”,“天下一指,万物一马”,自然玄同、肯定再肯定是中华民族立身处世之基本方法。道德经说:“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的意思就是同,“自然玄同、同之又同、肯定再肯定”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是推动世界发展的“众妙之门”。
3、 自由自强,威武不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一种最彻底的自由主义精神。自强、齐生死使中华民族威武不屈。“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道德经》),真可谓一针见血。正因为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老子才告诫统治者:“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中华民族也才抛弃了对内的暴力行为,领先世界几千年。再次告诫世人,任何暴力侵略中国,暴力统治中国的幻想,都会在中华民族的本土精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4、 侯王处下,民为国本,人为神本
正如我国学者指出:“重人轻神的人本主义思潮,重民轻君的民本主义思潮”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中华民族早在几千年前就理顺了民与国的关系,并且把它深化为民与王的关系。《道德经》云:“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侯王处上必乱,必失其王位;而一心为民服务解乱,受国之不详者,必王。侯王处下,国之福;侯王处上,抢功耍权,国之贼。世界很多动乱都是上层表功、邀功、抢功,要去运动民众、指挥民众、教育民众、管理民众、领导民众所致。“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在人神关系上,中国宗教的目的不是要人去崇拜神,而是以道率神,让神为人服务。神为人之使者,甚至人也可肉体成圣的传说在中国最为常见。这里的神,可以看作一切不熟悉的力量。只要以人为本,各循其道,一切未知力量、理论、技术都不会害人。
5、 道佐人主,爱好和平
民不可无力气,国不可无武器。清朝不懂这一点,所以招致祸患;但是,力气与武器都只是道之花,关键还是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外国不了解这一点,害怕中国强大,完全是一种误解。道教与基督教、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自然民本与自由民主、中华民族与英美民族是一样的底蕴,越强大越是世界稳定和进步的力量,绝对不会象德俄法意日一样谋取霸权,危害世界。
6、 战胜哀处,不矜军功
对于战争,以国家为本位的德俄文化以胜利为荣,好战功。中华文化与美国文化一样,厌战、不夸耀战功。“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不以胜为武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他们的士兵最勇敢,因为士兵不为胜而战,为去战而战;不为财而战,为自由民主而战;不为霸而战,为正义而战。世界战争史上,其他国家逢中美必败,而中美遭遇战最惨烈 ,最后只能讲和,原因也在于此。现在有些人仿效德俄,长期宣扬军功,忘却死者,少有人性,完全不象中国人了。
7、 海纳百川,厚德载物
“君子善人,故无弃人;善物,故无弃物。”道家思想,修身则身泰,齐家则家旺,治国则国盛,施于天下则可得天下一统,万世太平。“地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任何与中华民族交往的民族最后都会被其齐天下,等善恶,海纳百川,厚德载物的磅礴气势所感染。
8、 万物并作,不伐异己
施道必得繁盛,如何处理万物并作又是一个难题。“其行足以乱国,其言足以惑众”,儒家与德俄哲学主张杀,“否定之否定”;道家主张观,“肯定再肯定”,“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故道家的繁盛没有终点,儒家的杀法衰于绝人者必自绝。民富了,有人要吃千万元一顿的饭,随他去,总会各取所需、自生自灭,不会顿顿如此、人人这样。有人又要搞同性恋,当变性人,随他去,总会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不会人人如此、个个这样。至于人为指责,用杀法,那简直是违背天道,自伤手足。“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这就是真正的中华民族子孙对待异己事件的态度。
9、 从欲而治,绝学无忧
在治国之道上,中华民族的先进精神极力反对禁欲,主张“从欲而治,天下风动”,也极力反对教条主义,主张“绝学无忧”。人应该如何体天道,求发展?美国文化说,怎么实用怎么搞。中华文化说:“貴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愛以身治天下,所以託天下矣。”天道自在人心,体己则可了物,以己身之欲求至于人,可知“从欲而治,天下风动”之真理;可知“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之天法。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反对一切教条。中世纪的黑暗起于神学,中国王朝的衰落始于儒术,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国家计划经济体制起于黑格尔学说与现代哲学、现代经济学。英美文化不求形而上之学,所以免于灾难。道家思想与中华民族精神,最难理解的部分是“绝学无忧”,但历史恰恰证明绝学无忧是正确的,老子的“绝学无忧”其实就是极力反教条,反对从故纸堆里找真理,反对排斥异己,反对压制自由。
“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有用就是真理”;九九归一,“绝学无忧”,中美再次回到与时俱进、变易维新的起点,两种先进文化与精神再次达成高度一致。
(李纪兵 法学硕士 中南大学法学院讲师 410083 E-mail: jbhn@sohu.com;电话: 010-62516164 ;更多信息:请先登陆http://www.wokankan.com,再登陆 http://earthking.wokankan.com,及相关链接。)


批 注 该 文]    [采 用 该 文]    [发 表 评 论]    [文章下载]    [关闭窗口

相关批注:
暂时还没有媒体记者对这篇文章做出批注

相关采用:
暂时还没有媒体记者采用这篇文章

相关讨论:    
没有评论

Google


IP计数: 浏览计数:

Copyright © 2001 凌云志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7007639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4020001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