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章评论:*美国新经济理论与WTO的本质
|
 收藏 打印
|
|
凌云志
超级管理员
发贴数量:148
得分:247
注册日期:
2003/11/23
|
凌云志 |
发表于:2001/12/19 9:31 |
打包 |
文章评论:*美国新经济理论与WTO的本质
原文章:*美国新经济理论与WTO的本质 关天茶舍』笑评草庵居士的垃圾文章(据说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了)(转载) 作者:在天之涯 提交日期:2001-12-19 0:41:00 笑评草庵居士的垃圾文章(据说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了) 作者:不争论 (这个帖子本来不是这个标题。可是写的过程中,我经常因草庵居士的大滑稽而大乐,好几次笑起来。于是题为笑评,并随手把自己大笑的几处注上了。) 自从上文学城以来,就经常看到一个叫草庵居士的文章。其中偶尔有一两篇好的,大部分则可以垃圾视之,时时流露出作者缺乏基本的政治学或经济学教育。当时我想:这大概是一个搞工程的,业余抱着爱国热情写些关心中国的帖子,无论水平如何都是值得鼓励的。所以一直也没有公开批评过。 最近可不一样了。首先该草庵居士在吴征事件中不失时机地跳出来,亮明自己的“金融专家”身份,宣称“给我一万美元(还是6万?记不清原文,也懒得去查)我就可以给你买下一个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然后,他老人家又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文章,开始正式吹响“出口转内销”的号角。网络上也开始及时造势,如“文学城”的一篇上了榜的帖子称“草庵居士引发中国政坛大地震”(大笑)。该文煞有介事地说:《中国青年报》是团系的文章,代表胡锦涛一脉,而胡锦涛发表此文又有何种用意云云(大笑)。这个捧臭脚的显然没有搞清楚,胡锦涛虽然出身团系,也提拔了一些团系的干部,但以他的身份,决无可能过问区区《中青报》发表何种文章。如果胡真有话有说,也绝不会在面向社会大众的报纸上暴露(那样违反党的纪律),首选也是几乎唯一的选择,当然是胡本人任校长的中央党校所办的、主要面向党内读者的杂志如《理论月刊》。即使说报纸,中央党校也办有《中国市场经济报》(草庵可能听都没有听说过这份报纸)。总之,捧臭脚的是此等水平,则其被捧对象,大致来说,也好不到哪里去。 草庵的文章为什么能发表于《中青报》上,又加了个编者按。有两种可能--(1)正解:中青报的某位年轻副总编是文学城常客。由于中青报并非商业类报纸,该副总编自然判断能力有限,乃拜倒于草庵大名下,特约此稿;(2)邪解:草庵居士花钱买来的版面。 不管哪种可能,有一点是确定的:这是一篇垃圾文章。而草庵更借此垃圾文章的编者按,对自己极尽吹嘘之能事,号为“资深投资银行家”(笑)。当然,任何一个在美国金融界打了5年以上工的人,就可以这样称呼自己,不能算错。正如大学高年级学生,如果从英文直译为中文,就是“资深大学生”一样。其他吹嘘还包括:他是所谓泛美投资公司(笑,我哪天也可以注册一个“泛地球投资公司”)的董事会副主席,而主席是前副总统候选人奎尔(笑)。这又有两种可能:(1)这个董事会主席是挂名的。而买一个失败(奎尔在竞选中闹出不少笑话,是败因之一)的过气政客来挂名,其花销之小可想而知。(2)奎尔先生是作为大股东而任董事会主席。则奎尔先生作为一个前政客,我谅他也拿不出多少金融资产来做投资。所以,该公司的规模,也就可想而知。 无论如何,草庵是公开以金融专家的身份,在招摇过市了。是不是打算招摇撞骗,还不好说,不能随便落人以罪。但是,为了预防起见,还是把他的垃圾文章拿来,做一点批驳为好--顺便声明:本人不是金融或经济专家,也不打算做。我不过是站在一个普遍学术爱好者的立场,以“准外行”的身份来批驳的。而这也更说明了,该草庵居士的金融水平,实在只能以“外行”二字饰之。 以下是对原文的摘批,〖〗内是原文: 〖两年前,美国金融投资界在大西洋城举行了一个年会,全美四百多位 金融界人士参加。因为我长着一张中国人面孔,所以,很多人都不问原由 就将我当作中国问题专家。〗 不争论评:只有弱智才会把别人都当成弱智。假若说,在中国早已成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之一的1998年,400多全美金融人士,居然看见一个中国面孔就以为是中国问题专家,那么这全美金融投资界大会,实在是个弱智大会了。鉴于美国的金融投资界不可能是弱智联盟,故必然的推理是:草庵本人是个大弱智。 〖其中几位先生问我怎么看中国,当时我这样回答:大家都喜欢将美国当作一个股份有限公司,美国总统是CEO,参议院议长是董事长,众议院议长是股东大会主席,美国百姓是股东。中国则是一个无限公司,中共是老板,对内是家长,中共政府对外是总经理,人民代表大会是顾问组,政治协商会议是咨询组,百姓既是家庭成员,也是公司雇员。如果你能从这个角度来看待中国,你就会理解他们的一切。〗 不争论评:这个比喻不能说完全错误,但牵强之处也是明显的。比如,众议院显然不是股东大会,否则全体众议员岂不成了美国的全部股东?另外,参、众两院的关系,显然不是董事会和股东大会之间的关系,后两者是有主从之分的。而参、众两院,从美国的立国体系来说,几乎是完全平权的(参议员个人比众议员个人权力大,是因为参议员人数较少。)。任何一个法案,必须参众两院分别通过,方可呈报总统。把“参、众两院”理解为有主从之分,是不了解美国制度的中国人的常犯错误。草庵在一个随口而出的比喻中,暴露了他对美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恐怕有重大的理解错误。 最后一句话:“你就会理解他们的一切”。真的?“一切”!???草庵以为自己在念咒语吗?一句话就点化了众生? 〖如果问大家:谁管美国总统?大家也许会回答是总统夫人。其实,按照美国法律,在美国能够管总统的是美国财政部,因为美国总统是美国政府的财产,按照美国法律条例是由财政部进行管辖。〗 不争论评:(大笑)总统夫人管总统,这种典型东方文化的笑话,草庵在美国人面前也开得出(我曾听另外一个自封“光纤之母”的某华人女企业主讲过这个笑话,可见弱智者之间也会相互模仿)。而后一段就让人笑掉大牙了。请草庵先生查一查美国从宪法到知识产权法的美国法典全文,哪里说过“美国总统是美国政府的财产?”即使从比喻的意义上,这样说也是严重不通的。 如果草庵先生在美国任何一个稍有水准的公共场合发表这种观点,不被嘘下台才怪。 〖从这里大家就可以明白为什么美国总统保镖不是由CIA或FBI负责,而是由财政部负责。事实上,当紧急时刻发生的时候,保护总统的命令既不是由国防部发出,也 不是由参议院发出,而是由财政部部长发出。大家由此就容易理解美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经济才是美国真正的血脉。〗 不争论:事实上,几乎所有国家的元首保卫都不是由情报部门负责的(虽然情报部门都参与总统的保卫工作)。例如,中国总书记的保镖,是中央警卫局负责的,既不是公安部,也不是国安部。草庵想用这个来证明“经济才是美国的血脉”,令人感觉,好象是用“马有4条腿”来证明“牛是食草动物”。 〖中美体制上的不同造就了经济层面上的不同,关于经济理论的运用也就有了相当程度的不同。最近,我经常前往中国大陆一个经济论坛,在那里聚集了很多大陆的经济精英,众多知名的主流经济学家。看大陆经济学家的文章多了,……我却感觉他们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一种自我感官的表层,尽管理论推论正确,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却是没有可行性的空谈,是一种失去社会意义的纯粹经济理论。他们实施的目标只存于真空的社会之中,既不能准确地解释社会中的经济现象,也不能指导现实中的经济实践。中国的经济学家怎么会这样呢?〗 不争论:佩服,佩服。原来访问一个BBS也可以“前往”的。建议下次用“亲自前往”的措辞。后面更了得,草庵先生只“感觉”了一下,大陆的经济学家们就统统被送到“真空”去“空谈”了。 〖我喜欢读书,只要能看到新的经济理论,我就会买一本回家慢慢地读。〗 不争论:“新的经济理论”竟然能从书上读到?拜托了,草庵先生,您起码也从互联网上抄几份专业经济学术杂志的名字来呀?或者哪怕是《商业周刊》、《经济学人》这样的大众杂志也行啊。 〖但在我看来,真正的经济学家应具备三种技能,一是具有心理学水准,二是具有政治家的头脑,三是数学家的理论。〗 不争论:我以为,上面这个定义,若是把最后一条改为“文学家的词藻”,用来做“真正骗子应具备的三种技能”,倒是十分贴切的。 〖举个例子说,针对美国的整体经济层面,我有一个七年理论。所谓七年理论就是,美国的经济会在七年有个整体的起伏周期。七年一个轮回。也许大家会问,你这个七年理论是怎么来的。我的理论基础很简单,美国总统是四年一届,一半的 总统是连任,也就是八年。……〗 不争论:查美国经济长期趋势,无论如何看不出“七年”的周期来。如果按真实GDP计算,美国经济从一次衰退到下一次衰退(连续两季负增长为衰退)的周期是:1928-1937;1938-44;1945-48;49-53;54-57;58-73;74-79;80-81;82-90;91-01。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周期(如果有所谓周期的话)长的有11年,短的只有十几个月。7年之说,纯属胡扯。 另外,如果用名义GDP,更是看不出所谓7年的周期。 既然其论点为胡扯,对其论据,当然就没有再做一驳的必要了。 〖以美国经济衰退恢复期看,我有一个18个月理论。在数月前,我曾和 一位在纽约美林证券总部从事技术分析的大陆员工探讨过近一个小时。双 方都有这个18个月共识。所谓18个月理论就是,美国的经济衰退的恢复期 是18个月。〗 不争论(大笑):草庵不小心暴露了其狐狸尾巴--所谓“资深投资银行家”,对于衰退恢复期预测这样重要的大事--这可关系着全美数十百万投资家的饭碗啊--居然只能和一个“在纽约美林证券总部从事技术分析的”“大陆员工”探讨了“近一个小时”!(没有民族自卑的意思,我本人永久居所就在祖国大陆。但是,“大陆员工”在证券公司究竟处于什么一个层次,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不必讳言其短。) 我不是什么资深投资银行家,可是我若要吹嘘自己,列个“和XX进行了探讨”的单子出来,怎么也会比草庵这个象样十倍不止吧! 笑完了说正事:什么衰退恢复期18个月?放狗屁!美国历史上的最长的衰退是大萧条,持续了近4年。最短的只有2个季度(当然还有更短的,一个季度左右的衰退。但由于按照美国政府的定义,必须2个季度以上才算衰退,所以没法更短了--短裤短过大腿根,就只好叫内裤了。呵呵) 由于论点是狗屁,其论证和论据也就不驳了。不过,下面这一条的论据实在滑稽得可爱(狂笑),所以保留下来,博大家一粲。 〖首先我们来看股票市场,对美国股市我还有个21天周期理论。来源也是民众的心理而不是经济理论。在美国,购买股票的人群分两大部分,一是基金机构,另一部分是专业股票谋生客。有钱人投资大都委托机构投资或购买基金。这些人喜欢长期投资,不是靠在股票市场炒买炒卖来谋生。而另一部分人则是专门依靠在股票市场炒买炒卖谋生的人,这些人资本并不多,少则数千美元,多则百万美元。每天都以股票市场为家,是标准的上班族。每月的生活费用也是靠股票市场上拼杀得来的利润来维持。他们心理很简单,每个月都要有收入,没有收入等于一月的生活费用没有解决。当股票市场下跌后,他们就会放假回家等待时机。但等到了三周,心理底线就很难守住了。一个月的帐单都到了,没有钱支付怎么能行呢?一旦股市有一点利好,马上就要入市炒作,恨不得将一个月的损失都找回来。在短期看,21天就成为这一批人的心理底线。〗 不争论:我为什么要狂笑呢?因为这段话暴露出草庵实在连最基本的美国股市都不了解。他描述的简直就是中国股市(中国的散户,的确有许多象草庵描述的那样,是以股市为生的。)联系上面草庵对美国“参、众两院”制度的陌生,我实在要开始怀疑这位草庵先生究竟经常待在何处了。 直到互联网和网络炒股开始普及之前,美国自己炒股的所谓“职业股民”是极少极少的。绝大多数都是委托金融专家代为理财。即使有所谓职业股民,以美国的技术手段,也绝不可能象草庵描述的“每天以股票市场为家”(中国许多下岗或辞去公职的“股民”,的确是整天在股市门口转悠,为何?打听消息也。此中国特色,不想草庵一下子将其搬到了美国)。至不济,也可以用电话和经纪人联系。 好吧,就算有一批这样的股民,那么,这些股民由于没有固定职业(附注:如果是有固定职业而炒股的散户,则根据草庵的分析,不可能出现21天心理周期),他们当然属于失业人口。根据美国的失业率可推算这个人口基数在100万以内。而失业者中,做职业股民的,顶多顶多10分之一,也就是10万人。那么,一个连每月帐单都要发愁的股民,其炒作金额能有多大?绝对不会是草庵先生描述的“多则数百万美元”。可以说,十万美元,了不起了。这样算下来,就算这10万“职业股民”同时行动,其全部资金也不过是100亿美元。草庵知不知道美国股市的盘子总共有多大???100亿美元扔进去,能有个什么响动???还21天周期呢!简直是狗放屁! 说实话,看了这一段,我猛生一个猜想:或许这恰恰是草庵本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 〖其二是政治问题。……在美国,政治同样影响经济,但更多的是经济影响政治……实际上,看美国的经济好坏,是要看美国政治能否在全球建立美国式的经济模式,一个由美国知识经济主导的美国全球自由经济模式。……〗 不争论:首先这里有明显的逻辑语病。前面说更多是经济影响政治,后面说看经济的好坏,又要看政治……到底谁是主谁是次?我看草庵也是一团浆糊。 其次也是十分可笑的:草庵前面批评了一通“大陆经济学家”,但草庵这里所谓“知识经济”,所谓“美国知识经济主导的美国全球自由经济模式”,这些说法,又怎么看怎么象从大陆的二流经济期刊上抄过来的。因为,知识经济的说法,最早流传于欧洲,后被中国热炒,在美国并不时兴这个说法。 〖也许有人会问,是谁在制定美国的经济政策?……没有其他解释,美国的投资界影响着整个美国经济,而且是美国经济及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坚力量。这部分人几乎是世界级的顶尖人物,无一不是从大风大浪中闯荡出来的经济精英。〗 不争论:(笑)因此,“我草庵”作为一位“资深投资银行家”,也是“大风大浪中闯荡出来的经济精英”。 〖另一主要问题就是数学模型在经济学上的运用。 三年前,我在美国《创业者》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杂志社转来一些读者来信。其中有一封信是一位留学美国的金属博士写的,我读后,与这位居住在洛杉矶大区橙县的先生进行了联系。〗 不争论:(大笑)在一个实在从未听说过的某杂志上发了一篇文章(我怀疑是中文杂志,从后面看,读者对象似乎也是华人),收到一些读者就受宠若惊,还专门约见其中一位--喔,原来是一个金属博士?拜托了,草庵先生,您也装出一点“资深投资银行家”的样子来好不好?不要总是专程和金属博士去探讨投资问题。下回您是不是要和养牛专业户商榷您的“股市21天周期理论”了呢? 〖见面才知道,这位先生竟然是大陆河北省人,他的太太是我的天津老乡。由此,我们成为了好朋友。这夫妻二人都在美国大企业工作,先生在飞机制造厂担任年薪十几万的检验师工作,太太在一家生物制药公司担任年薪二十多万的研究工作。生活上早已经进入美国的上流富裕社会,可以说这个四口之家生活得无忧无虑。〗 不争论:我无意在此贬低这位河北同胞和夫人的奋斗成绩。我认为他们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夫妇二人挣不到40万,就被草庵说成“早已进入美国的上流富裕社会”,草庵先生,您是不是又暴露了自己的草鸡尾巴一次呢? 〖一日,我和这位先生谈到各自的成长经历,这位先生听了我的经历很是感慨。我自幼喜欢电子,自己就学习电子设计,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制作录音和电视设备。在高中时,曾有一篇自己设计的音响电路被发行量最大的电子杂志作为重要文章发表。因为这个爱好,也花费了很多的金钱。到了十六、七岁的时候,又喜欢上了航空,自己要购买图纸制造旋翼飞机。当时一部45匹马力的汽车发动机只要三千美元,整架飞机的材料需要七千美元左右,由于是没有收入的学生,这个计划就流产了。从学校出来,进入了一家大型制药企业。一年后,进入一家医药研究机构。学习了二年之后,开始建立自己的制药企业。当时身无分文,但由于计划的 周详,凭一本可行性分析报告,从银行贷款60万元,靠着这六十万元开始了第一次创业。这家制药厂的厂房及工艺流程全部是自己设计,在半年后顺利地通过了GMP验收。第九个月开始生产赢利,三年后将制药厂脱手。然后,又开始学习金融,进入金融行业。〗 不争论:姑且假定这个叙述是真实的,在这里插上一段自我奋斗史也莫名其妙。 〖正由于中美经济社会之间存在这巨大的差别,用美国社会流行的数学模型可以推算出的美国经济的未来,但拿到中国之后,用数学模型推算出来的就可能是一个荒谬的结论。不久前,我与一位投资人谈到中国经济增长率问题。我对这位投资人 说,中国真实的经济增长率大约在4.2%~5.2%之间。这位投资人很奇怪。他问我:“中国不是7%吗?这可是经过国际经济组织调查过的数据。”我听了他的话,笑了笑说:“你只看到了中国的表面,但你看不到里面的本质。中国国家银行的坏账已经占了全部的1/4。暂不计算这些坏账是否是全部,如果你将这些坏账的金钱计算到中国经济改革的这二十年,然后将它从大陆每年的所得中扣除,你再看看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是多少?中国只是用另一种方式将坏账隐藏了起来,你看到的只是一个表面的现象。”〗 不争论:(狂笑)中国GDP增长率的确有水分,但那是因为做假帐,和银行坏帐有什么关系?需知坏帐也可反映为当前真实的GDP,只不过会影响到未来的GDP增长而已。草庵先生连这点基本常识也没有,我只好用上我的最后一个评语了-- 放屁狗! (附注:关于“放狗屁”、“狗放屁”和“放屁狗”,典出关于纪晓岚的一个笑话。) 连最后一个评语都用完了,笑也笑够了,我实在没有兴趣再浪费时间在这样的狗屁文章上了。抱歉,草庵先生,您的文章我就评点到这里。如果下次您再多用点功,稍微有点进步的话,我或许有兴趣把全文评点完结。 作者:逸阁愚人 回复日期:2001-12-19 1:29:17 老兄,太刻薄了点吧,总要留条内裤给人家遮遮,哈哈~~~ 作者:傻猪 回复日期:2001-12-19 2:56:01 没事没事,草庵很有点硬打硬上的二杆子精神的.当年讨伐他的多了,连草庵发上来吹牛的照片都叫别人看出是电脑合成的.草庵照样敢愣吹. 老话说天下好汉有两种:一不要命,二不要脸.看来草庵也是条好汉,我是惹不起,见着这厮的东西不看就是.怕笑到肚子疼 作者:傻猪 回复日期:2001-12-19 3:06:39 那照片记得是草庵穿着睡衣大白天的站在他那套三层豪宅外面照的,先有人质疑怎么白天穿睡衣上街.后有好心人提醒草庵把自己锁在铁栅栏门外了.最后放大了一看,草庵先生合成照片时肩膀上的白边还没去掉,和背后的红墙绿瓦极不协调.这点很让同志们失望,技术不好可以学,但合成时花时间细心点还是不难做到的.这么粗糙的作品发上来只能说草庵对自己编故事的事业很不负责. 作者:圆觉居士 回复日期:2001-12-19 3:12:18 笑人人自笑,自笑人笑人。人笑人自笑,自笑笑人人。 作者:lr_killer 回复日期:2001-12-19 8:14:17 真是巧呀,我昨天刚好看了草庵居士谈论吴征夫妇的文章,当时看完,我对居士的景仰之情简直就如涛涛江水.不好意思的说,我睡觉的时候还想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这么有本事的人.现在看了这,我也想笑一笑了. 作者:flyskyer 回复日期:2001-12-19 8:34:42 草庵居士能把李红志比做印度甘地,把法论功围攻中南海比做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其浅薄与自大,让人一目了然,不必细言。 作者:wsh 回复日期:2001-12-19 9:01:13 草庵居士用南京话来讲可真是敢于“×大胡话”,玩骗人的把戏。现在信息多了,有些人就敢拿话玩儿蒙你,但居士未免胆儿忒大了点,就敢在《中国青年报》上大放阙词,欺负咱全中国没人了?! 作者:弹剑书生 回复日期:2001-12-19 9:13:08 中青报自毁门庭 以后不看了
管理员
|
信息
邮箱
引用
编辑
搜索
复制
主页
悄悄话
未锁定 不是精华贴
|
劳动者
版主
发贴数量:252
得分:408
注册日期:
2001/8/30
|
劳动者 |
发表于:2001/12/20 0:33 |
打包 |
回复:文章评论:*美国新经济理论与WTO的本质
《中国青年报》2001年12月17日起连载署名“美国泛美投资银团董事会副主席 草庵居士”题为《谁在打理美国经济――全景透视美国新经济理论与WTO本质》文章, 加了编者按称:“美国经济好坏举世关注,但对如何通过美国经济现象去解读美国 经济的本质,这是一个非常大而且难的问题。草庵居士授权本报在中国独家发表的 这篇文章将用最浅显的语言阐释美国经济中最深奥的内涵。希望此文对那些深入关 注美国经济和中国经济的读者有一定的启迪。限于篇幅,本报对该文略有删节,并 将分上中下3部分陆续刊出。题目有改动,小标题为本报所加。草庵居士很小的时 候就从中国大陆辗转去了美国,以其惊人的天赋和超人的努力在美国经济界打拼了 几十年。现为美国泛美投资银团董事会副主席,而该银行董事会主席就是美国前副 总统丹·奎尔,他是老布什总统的副手。”
劳动者--以劳为业,聚法而动! ---欢迎您来到 法学空间--法律人社区
|
信息
邮箱
引用
编辑
搜索
复制
主页
悄悄话 |
劳动者
版主
发贴数量:252
得分:408
注册日期:
2001/8/30
|
劳动者 |
发表于:2001/12/20 0:35 |
打包 |
回复:文章评论:*美国新经济理论与WTO的本质
【圆舟子】 于 2001-12-19 看过草庵主页的人,都会发现草庵的主页上有个旗下企业。点击后就能发现上述两个公司只是方舟子还忘记点另一个银行(Pan-America Investment Bank) ,只点击了公司(Pan-America Investment Group)。 点击退公司后就会出现方舟子所说的内容,但点击银行就是另外的网页其中还有美国总统副总统的照片和草庵的照片。注册地也不在亚利桑那,而是内华达洲方舟子之所以不敢评论这家公司恐怕是找不到这家公司的注册资料,因为在内华达洲,你只能查有没有这家公司,而政府不允许公布股东这是保护企业的一个方式。这和赌场有关系。 方舟子故弄玄虚告诉大家他查到了资料其实只是查到了草庵公布的资料其他根本就没有查到,而且在还留下很多的误导和错误。 1。美国公司注册人并不一定是股东谁是股东只有在股东名册和股票中才能显示这和香港一样,查政府注册只能查到注册人具体谁是真正的股东并没有这说明方并不十分了解美国公司法,在胡说八道。这样就下结论说草庵真名实姓是谁根本就没有根基。 2。方舟子说在亚利桑那洲注册的公司留的是加洲的地址,这更可笑。他只是没有查到这家公司真正的注册地址,而已事实上,在美国只有政坛重要人物才可以引用一项政府保护令不公布企业注册地址,而方舟子查到的这个问题正说明美国副总统很有可能是股东之一,只有这种解释才能说明为什么没有在注册洲注册的地址,更巧合的是美国副总统丹奎尔正居住在亚利桑那,而且和方舟子所说的草庵另一个风险投资公司的办公地在一个城市。更巧合的是这位总统自己私人拥有的另一家咨询公司和草庵的投资工资在一个地点办公其中,奥妙就不用说了。 3。各洲都允许在外洲开办分公司,但要登记通讯地址。注意,不是营业地址,从方舟子公布的内容看这只不过是该公司在加洲的分公司通讯地址而已,方舟子自己不明白就胡里胡涂地将加洲的地址按到了亚利桑那洲,这一差就是一千多英里。这也说明方舟子调查和下结论的不严谨,误导和想借名人出名的心思太重。 4。在华盛顿,因为调查宾拉登,结果暴露出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这家公司既没有网页也没有招牌,几乎没有人知道。但他的股东却是几位美国退位总统和政府高级官员控制资金上千亿。方舟子自己说询问华尔街几位朋友没有听说过草庵的银行,不知道他是否知道上面的事情,更不知道他询问的是谁这些人的资历和资格是什么以网页上没有列出管理人员就下结论没有什么人,这样的推理实在值得推敲更没有根据,就如同有人说,因为我没看见你,所以你就不存在一样,如此考证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5。方舟子以查到的一家公司投资了数百万美元就说草庵是无名小辈在吹牛,我不知道在美国有什么华人公司可以投资一千万的,我相信方舟子的生活状况一定不会好过草庵前面以草庵的公司只投资了千万美元,嫌其公司规模小,然后又从衣服上和照片上推论草庵贫穷,真不知道这个结论是如何来的?美国人经常换房子草庵在主页照片上还注明有些照片是在旧宅所照,我不知道方舟子是调查的不仔细还是故意省略?从而推出草庵没有房子住,是在别人处照的照片。不要说是个投资数百万美元的小公司,连在餐馆打工的华人都买得起房子。我就不知道方先生这样推论草庵的目的是什么了?是否也是因为心理的阴暗面和声名所累?还是另有目的是否看到比尔盖兹穿二十美元一条的牛仔裤,在台湾住六十美元一天的小旅店就认为他也是穷光蛋? 6。经本人查证在美国还有十九个洲注册有Pan-America Investment 的公司,巧的是都是华人注册的,更巧的是都还有加洲的通讯地址这方面方舟子怎么没有查到这可是举手只劳的事情。 7。最为惊奇的是,在上面说的外洲公司里还有很多下属的小公司其中有几个公司是另一家在NASDAQ上市的一家同样叫Pan-America的上市投资银行的大股东。这家上市投资银行拥有近百亿美元的资本,方舟子怎么就没有查到呢?您在华尔街的朋友怎么就没有听说过?这可是天下奇闻了。不过小弟帮你找了出来,United PanAM Financial CORP。在股市上的代码是UPFC.这下您再对您在华尔街上的朋友们问问,这家公司叫什么名字,您和华尔街的朋友不会连Pan-AM这种典型的美国缩写都不认识吧。 小弟的几点建议: 1。方先生查证大陆的事情多了,但不要忘乎所以这是在美国,你没有经历的事情就要查证清楚再讲话,千万不要忘乎所以。即使草庵是你查证的只投资了一千万美元的小投资公司。但你也不可以对他进行任何人身攻击否则你会吃不了兜着走,我相信你听说过这样的事情,我也相信你的经济实力不可能抵抗住这家小投资公司的官司。 2。做人要诚实,不要昏头。 美国投资业的秘密连联邦调查局都搞不清楚,你以为你查几页网络就能搞清楚网?网络上调查草庵的人都调查已经三年了,数万人参加,至今还没有一个人能搞清楚他的真名实姓,你以为你几天就能搞清楚?看看草庵的文章就知道草庵是个玩金融的好手,你以为这种人能让人查到自己的底细?你也太高估了你自己也太低估了别人。还是小心一点,不要为了虚名将自己陷在美国法律之中的好。 3。草庵的文章一向直率抨击大陆政策,但大陆政府仍照样欢迎他,你知道这里的水有多深?中青报很少为文章加编者按,草庵的文章能加编者按你知道是为什么?你知道是谁写的编者按?大陆能公布出来草庵的历史你以为党报发这样文章的人是傻瓜?是个记者就有权利发的?你以为大陆不经调查就敢这样发一篇具有争论甚至轰动的文章,让左派抓把柄?劝告你不要昏头,不要过高估计自己,不要小看别人,更不要小看中国政府的官员。 4。草庵在文章中讲过他认识很多大陆官员并称兄道弟,中青报也声明是经过草庵授权你以为他们仅仅是在网络上摘抄下来的吗?没有直接联系,能在草庵发出文章后七个小时就上了中青报整版吗?你看到过中青报的报纸版面吗?那里可是有草庵的照片的。最后还是劝告方先生一句:“不要在中美一起玩法律游戏,否则后果难料”。想当左派阻挡中国历史前进的人都没有好下场,在美国更有法律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隐私。 5。安心干你自己的事情不要牵涉美国法律,更不要做中国历史的罪人,政治你玩不起,美国法律你也玩不起。 最后声明:本人系草庵居士先生的朋友,今日路见不平。文章内容未经草庵居士审阅。文责自负,本人愿意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劳动者--以劳为业,聚法而动! ---欢迎您来到 法学空间--法律人社区
|
信息
邮箱
引用
编辑
搜索
复制
主页
悄悄话 |
劳动者
版主
发贴数量:252
得分:408
注册日期:
2001/8/30
|
劳动者 |
发表于:2001/12/20 0:39 |
打包 |
回复:文章评论:*美国新经济理论与WTO的本质
呵呵……真的?假的?假的?真的?……有帖子就行啊:) 中青报网络版已删去了草庵的文章 ----【方舟子】(劳动者注:此笔名未经核实,是否是真“方舟子”,我认为不是) 大家可以去查一查。 17日、18日的报纸还保留着草文的标题,但链接失效。 19日的报纸则连标题都没了。
劳动者--以劳为业,聚法而动! ---欢迎您来到 法学空间--法律人社区
|
信息
邮箱
引用
编辑
搜索
复制
主页
悄悄话 |
劳动者
版主
发贴数量:252
得分:408
注册日期:
2001/8/30
|
草庵网友新作:中国加入WTO-谁将主导中国
中国加入WTO----谁将主导中国? 圣诞节休假,加州阳光明媚。几位好友滑雪的去滑雪,去南美度假的去度假了。自己也在休假之余赶紧给各位网友回信。回信花去了半天的时间,不过,我看了来信心中也是乐融融的。 有很多读者来信问,你既然讲了美国的新经济思维,你能不能再讲一些美国企业是如何投资,投资的原则是什么?中国未来应该怎么应对? 说起来,中国的官员和经济学家并不愚蠢,相对而言是极有头脑的阶层。只是因为社会体制的原因让他们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封闭的社会缺乏正确的消息来源,政治上的忌讳又让他们无法真正涉及问题的本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经济学家大都是体制中人,属于政府的一员,面对这样体制下的经济学家和官员你还能指望什么?独立思考是经济学家最重要的,而且经济学家首先应该是社会学家,然后才能是经济学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很多经济学家重要的建议无法有效地转达到决策高层,而中国又不是一个很稳定的社会,采用西方的数学模型就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结果,许多经济学家成为纯理论上的经济学家,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日本政府是由专业官僚维持的政府,专业技术人员在日本政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这使日本政府的决策比较科学,能够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但中国的技术官僚在政府决策上并无如此地位,才导致了政府决策的不断失误。 中国融入国际社会是不可避免的,本来在一个世纪前就应该完成这个过程,但因为百年的动乱,中国错失很多良机,看看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学者讨论的经济问题和宪政问题,在讨论的本质上几乎都超过了现在的深度和广度。中国人民只不过是在时间的国度里原地里转了一个圈,又重新回到了起点。可怕的是这个起点比原来更低,付出的代价更大。 中国加入WTO,实际上就是另一种方式的革命。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一场不流血的革命。数日前,中共某位高级官员终于第一次在对外谈话承认了WTO所触动的将是中国的整个社会体制,不管这个讲话是如何地羞羞答答,但对中共而言,这就是个历史的进步。事实上,WTO的涉入,已经不可避免地要触及中共本不想触动的本质问题。这就是政治体制和法律体制问题。 我不是政治家也没有研究什么哲学,但有个基本的认识,就是制度的好坏要建立在一个最基本的人性基础之上。共产主义是建立在人的本性是大公无私的基础之上,而资本主义是建立在人是自私贪婪的基础之上。从这个角度上理解,孰优孰劣就可以一目了然。人可以暂时、表面化的大公无私,一旦牵涉到了个人的切身利益,并期望他长期牺牲个人利益时,怎么能指望他大公无私呢?马克思主义在一个世纪前有很多流派,其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就是纳粹德国采用的国家社会主义,只是到了后来,以俄国为首的共产主义对这个德国实行过的臭名昭著的制度不再提起罢了,其实他们的祖宗都是一个。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从来都没有掩饰过对共产主义的厌恶,奇怪的是在美国************最坚决的不是资本家,反而是共产主义理论中的当家人──无产阶级,美国的工人阶层。各位看看反对给中国最惠国待遇最激烈的就是美国的产联劳联组织。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惧怕中国的劳工抢走他们的饭碗。在不久前,我见到一位来自大陆的官员,他就对我说:“目前的中国是无产阶级最壮大的阶段”。当时,我没有明白他话里的意思,于是问他:“中国正在向资本主义转型,怎么会是无产阶级最壮大的时候呢?”这位官员说:“你看大量的下岗员工全都失业在家,生活没有保证,怎么不是无产阶级在日益壮大?” 美国数十年一个基本的战略思想并没有改变,这就是要遏制共产主义国家,只有使共产主义国家消亡,世界才会和平,才会安定,才会没有独裁。俄国的解体就是美国长期战略的胜利。而用经济上的手段来战胜共产主义是上策中的上策。今日的中国也同样面临着这样一个世界环境,而且比起当年的俄国,情况更加严重。 中国加入WTO,经济上引进必然要带来制度上的变革,同样也会带来人民思想上的变革。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进入中国将不可避免。但问题是美国资本将怎样进入中国,又将如何影响中国的未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吸引大量的海外资本进入中国。然而,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真正的美国资本并没有进去多少,大量进入中国的资本主要是台港两地及海外华人的资本。美国的五百大企业尽管大部分在中国设立了办事机构,但真正投入的资本则几乎为零。也许有人会提到摩托罗拉,客观地讲,摩托罗拉正是在其面临破产的时候才进入中国,而中国的市场令它起死回生。如果不了解摩托罗拉的这段历史,就不能明白其投资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原因阻碍了海外资本进入中国呢?其实很简单,中国的投资优惠政策可以说有着极大的诱惑力,但商人们,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更看重的则是中国的法律制度和社会制度,这才是症结所在。 中国加入WTO后,情况就有了根本性的转变。WTO的原则已经将中国圈进了一个世界体系,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如果中国不遵守协议,就要面临着全体签约国的制裁。这样一来,投资的风险性就降低了很多,正是WTO才将中国绑上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战车。 从经济角度上看,中国的经济是个奇怪的经济混合体。一种充满了管制下的原始资本主义。需求和短缺同时存在,竞争与垄断一同并存,既无长期战略,也无短期目标,一切都以救火和敛财为要点,毫无规则和法制,为发展不择手段。在基层企业,没有发展计划,也不屑于投资与科技。在上层金融领域,以募钱解困为目的,全然不顾未来。百姓则走一步看一步,紧紧按住口袋中微薄的储蓄,以防止未来不测的命运。从表面上看,中国的经济欣欣向荣,一片繁荣,巨大的出口创汇率给经济注入希望。但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则又是银行坏帐高达1/4,内债累累成为巨大的财政负担。 在网络上,我认识了两位大陆上市公司的朋友。一位是浙江的一家上市公司的少东,在QQ上我们谈过一些问题,我看了这家以服装生产为主业的上市公司网页后对他说:“以美国投资人的眼光看,你的公司不值一文,没有任何投资价值。”这说法引起他极度不满。其实,我的理由很简单,这家公司是以服装为主业,但其服装生产却没有自己的品牌,更不具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这一基本要求。而企业在服装市场上还没有占据一席之地却又投资印刷业,就更显得荒唐。更严重的是这两个行业都不是未来看好的行业,也不是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即便如此,假如能在其中一个行业占据一席之地,那么,这个企业还会有自己的发展前途。而这位企业少东的目标竟然又瞄上了房地产业。海外曾经流行过一种理论,这就是分散投资,多角经营。但这个理论有一个前提,就是企业本身是个基础雄厚的企业,在一个行业中已经占据一定的席位。如果连自己发家的行业还没有专业化,精致化,如何谈得上多元化? 另一位朋友也是在QQ上认识,是位于大陆新疆号称中国第九富翁的一家企业的一位主管官员。在谈话中,我的一个感觉是这家企业具有经济实力,但却没有自己的企业战略,不知道自己未来发展的目标,因为资本充足而到处寻找企业投资项目。我很难理解中国这种令人诧异的企业行为。在美国,上市公司都有一个发展计划,然后才能募集资本,在资本募集完成后按照计划完成自己的企业目标。但在中国好象企业募集资本并不需要什么计划,或者说是即使有计划,也可以在募集资本后不去实施,或者是这个计划根本就是欺骗股东的一张废纸。先将钱骗到手,然后再考虑企业怎么发展。这样的企业发展逻辑我是第一次遇到,也算是企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 很多人对大陆目前的失业状况痛心疾首,但我个人认为很正常,这是大陆几十年错误经济政策的必然结局,是经济规律在社会上的一种滞后反映和结果。大陆在中共建立政权后采用苏联的经济模式,大量的工业企业建立起来,但却放弃了技术革命及竞争这一法宝。海外西方社会是自由竞争,每天都有大量的企业因为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而倒闭,同时又有大量的新企业诞生,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和代谢。但大陆几十年没有优胜劣汰机制,积压的几十年垢弊怎能不让企业倒闭?中共刚开始进行经济改革的时候,由于眼界和思想的束缚,并没有进行根本性的经济革命,放弃了苏联的休克疗法,而是采取缓慢的经济改革。当时的中国由于是短缺经济,大量的商品短缺促使更多乡镇企业诞生,但这些乡镇企业并不是以技术革命和新的管理为主体,而是采用了更落后的技术和手段,大陆短缺经济的特点和体制上的漏洞曾使其快速发展,也就必然导致目前的迅速衰落。同时,政府对国有企业没有在体制上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企图以外界的经济竞争压力来促进企业的发展。但众所周知,体制问题已经严重地阻碍了大陆经济的发展,私人经济和乡镇经济的发展怎么能在根本上对国企产生推动?其结果,中共一方面要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又要维护国有经济的原有规模,在经济政策上面左右摇摆不定。体制上的旧观念又促使政府继续对国企进行经济上的输血。到最后,稳定便成为唯一的理由。新的经济得不到资本和政策的支持,相反落后的经济反而成为扶持的对象。朱总理的国营企业三年解困政策正是这一思想的具体反映。而这个政策的失败,在其制定之初就已经注定,国有企业三年解困只能成为阻碍新经济发展的阻力,靠注射强心剂延缓生存无法解决国有企业的根本问题。其实大家只要看看大陆的现状就会明白,带动大陆经济发展的并不是国有企业,也不是原来经过改造的国有企业,而是新兴产业。在西方企业是随时随地倒闭,但在中国是国有企业在一个短期内集中倒闭,是一种被经济规律逼使的休克疗法。如此情况下,中国出现大量的失业工人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如果说奇怪,更值得奇怪的是中共政府,明知国有企业的症结,知道这样一个落后的企业和机制无药可救,为什么还要花费大量金钱,为什么不大力发展新兴的产业,为什么还要对新兴产业进行技术和政策上的压制? 大陆的经济改革基本上是被动进行,就是所谓的摸着石头过河。第一步的改革是农业改革,所谓包产到户。第二步是合资企业,即工业经济改革。地三步是商业改革,也是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商业和服务业开放计划。但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失策是缺乏金融上的改革。早期的股票市场在国企步入泥潭之后,马上转变成为国有企业的救命稻草,成为国有经济的输血器,敛财工具。政策和权力的交织,使这个本来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面貌的新经济秩序的启动器,演变成黑暗的吸金器,一个投机取巧维护落后体制的救生圈。仔细观察过中国股市的投资人都会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中国的股市都没有成为一个建立新经济秩序的发育器,更没有扶持一个代表新经济发展的企业。在美国,NASDAQ成为网络经济的发育器,但中国的股市却没有扶持一个自己的网络企业。相反是中国的企业得到了海外金融机构的扶持。再看看大陆的上市企业,又有几个企业的发展思路和技术是跟得上国际社会发展潮流?事实上,中国的上市企业连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五年发展计划的勇气都没有,更不要说制定二十年长期企业计划。中国的企业多在“摸着石头过河”,为眼前的利益和困境挣扎。我很难理解国人天天喊的古训:“人无远虑则必有近忧”为什么对那些企业精英不起作用,当各位搂着漂亮小姐尽兴的时候,是否会居安思危,是否会想到在未来几十年后,自己的孙女将被别人玩弄? 在美国和西方国家,投资是一项极为专业的工作。但专业并不意味着复杂和困难。你也许是个极为贫困的人,一旦你有了一个很好的主意和技术,你就可以找到一家顾问公司,请他们帮忙将你的想法写成一份专业报告,这家顾问公司会对你的设想进行初步的研究和调查,来论证你的设想是否可行。当然这家公司要收取你的一定费用,但你没有钱也不要紧,你可以与他们协商在设想完成或取得投资后再分红利给他们。当你取得了这家顾问公司帮你写的报告后,你就可以再寻找商业银行贷款,并告诉银行贷款经理你将如何完成你的设计,你的详细计划是什么。如果你不想贷款,你也可以到投资银行寻找投资,也可以给各种基金会写信寻找投资者。当你的计划被这些专业的投资人认可之后,你就可以和专业投资人进行更深入的市场分析和投资分析,更多的专业人员会帮助你分析你的投资计划,制定更加详细的投资计划和实施步骤,然后你要和投资人签定投资合作计划,完善你和投资人的分工与责任。这些工作完成后,你就可以拿到你要投资的资本,如果你的投资计划很好,很有发展前途,更多的投资人更愿意多投资于你。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安心去发展你的事业。当然,你可能需要在实施你的计划时要完全按照投资人的要求进行资本管制,你要符合他们的要求,你要按照你自己制定的计划进行,你有任何投资上的改变都要向投资人报告,毕竟你是在使用别人的钱来创业。这样的投资制度和规则让大多数贫穷的创业者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和专业的投资人经验和知识,迅速地让你个人成功,让你的才智在社会发挥,创造新的财富。完善的社会体制和专业分工更让创业成本降低,社会更容易进步和发展,创业的风险降到了最低。正是极低的社会成本才使更多的美国人成为世界的新富豪,才会让比尔.盖兹这样的人能够用2000美元在自己的车库中变成世界第一富翁。 数年前,我在大陆一个极为开放的保税区和朋友成立了一家进出口企业。从登 记注册到运营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花费近两万美元。据说这样的开办费还是低的。因为要销售医疗器材,所以要有注册商标,结果我们为了注册一个商标,等待了一年半。在商标等待期间,企业产品无法销售。全面陷于停顿之中。进口商品,海关还要提前交纳保证金,否则不准许进口。由于大陆的企业注册规定,尽管我们是私人企业,但仍然要聘请指定的审计师来审核我们的注册资本,而这些资本还要存在某一个指定的银行户头十五天。我一直就不明白,作为我个人的企业只要不偷税,你管我钱多钱少?你怎么能断定钱少就不能做生意?如果我在某个企业很有信用,企业愿意发放信用给我,我不需要钱就给我一百部汽车来销售,你怎么办?奇怪的理论和政策好象是对社会百姓和道德负责,事实上则是对社会生产力的一种严重束缚和破坏,使社会成本增加,创业成本增加。在美国,你花几十美元就可以注册一家企业,但在中国就需要一万美元以上。而事实上,美国人花费的企业注册费只是他一个或几个小时的劳动所得,但中国的注册成本则是一个劳动者数年的劳动所得,成本差别之大,令人吃惊。而中国几乎为零的社会创业投资服务更使得创业者缺乏专业人员的辅导,更加大了创业风险,使得中国的企业发展更加落后,新技术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 投资专业化,在国际社会早已是一种成熟的行业和行为方式。但反过来看看中国,无论在国有企业还是私人企业,投资都存在着一种盲目的非专业倾向,在中国几乎没有任何专业的投资人,更没有成熟并了解国际规则的投资机构。中国的投资风险之大,损失之惨重几乎是举世罕见的。在美国,投资界有一句名言:“找上门来的不是生意”。也许各位并不了解这句话的含义,按照一般的规律,客人自己找上门来怎么不是生意呢?商场和企业做广告就是要客人上门,怎么金融界就不欢迎客人上门? 大家都知道在美国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信用记录,企业也是如此。如果你个人信用记录良好,想进行小型企业创业,但你自己的资本不够,你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良好信用到你熟悉的并为你服务的商业银行去贷款,用商业贷款来进行自己的创业,信用良好的个人在商业银行贷款几十万美元几乎是轻而易举。相反,当你想创建一个大型企业的时候,要投资千万美元甚至更多,这样一来,不管你以前的企业信用多好,你个人的信用多好,根据你自己的价值创造能力,你肯定无法在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偿还贷款和投资,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机构对你的审查就不能依靠你个人的信用或企业的信用来进行,你个人的信用相对几千万美元而言几乎是零,没有任何参考价值。更重要的是专业人员对你的计划的评估和调查。所以,我在给一位网友回信的时候说:“在美国,你想借几十万美元,很容易,但你要有足够的信用;当你想借几百万美元的时候,即使你有很好的信用,你也很难借到钱,除非你想借几千万或更多。如果你想借几亿美元,只要你能提供一个好的计划,一个高人一等的点子,即使你是个身无分文的穷光蛋,但你借到钱的可能性反而比你借几百万美元更高,可能会比你借几十万美元更容易。”同样,投资机构从客户那里拿到钱,理所当然的要投资,而且还要增值。投资给谁就成为专业投资人考虑的问题。大家都知道要分散投资,不能将全部的钱投资到一个行业上。但同样是一个行业,也有不同的经营目标和手段,也有好坏之区别。作为专业投资人,投资机构衡量一个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资金存量和周转期。资本本来就是商品,是用来赢利的东西。一个企业资本周转的快慢在同一行业中就会产生不同的利益。同样是出售服装的企业,由于竞争的原因,行业内的企业不可能存在巨大的利润差别,你的利润率可能是10%,另一家可能是12%,但绝对不会是20%。这样一来,资金周转的快慢就看出了这个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赚钱的多少。同样,当你看到一个企业现金存量很多时,我们就可以基本判定这个企业管理出了问题。就如同上面我提到的大陆上市企业一样,他们面临的是有钱却不知道怎么投资。钱不投资运转怎么会赚钱?相反会浪费资本;而这些钱却又要向银行或股东支付利息或利润,这样的企业怎么会好?某次,我和来美国访问的一位中国企业家谈资金存量的问题时就发生了很大的争论,他的观点是,企业一定要在银行中保持三个月的资金存量,否则这个企业就要倒闭。如此观点在美国人眼中看来简直是笑话,如果各位查看一下美国的GE公司,可能大家不会相信这么大的一个价值数千亿美元的企业在银行中最低存款只有数百万美元。很多的美国企业在平时的存款只够一周的周转,更多的是靠银行信用周转,企业在银行的存款只有数万美元,甚至是数千美元。一个企业只有将资金充分利用,周转到了极限,这样的企业才是好企业,才是具有真正管理水准的企业。如果一个企业的现金存量够三个月使用,那么这样的企业傻瓜也可以管理,有钱谁不会管理呢?真正的好企业是资金永远不够用,但在银行有很好的信用。同样,投资机构在看到了这些企业之后,当然愿意和这些企业建立业务联系,更愿意将资本投资或贷款给这样的有信用又保险的企业。而这样的企业又都是各个银行和投资机构希望得到并极力拉拢的客户,怎么会轻易转到你的名下?如果一个和你没有业务联系的企业或个人找你投资或贷款,在美国这个金融机构遍地,竞争激烈的国家里,有好的生意客户谁会轻易放弃?找到你门上来的企业或客户之所以要找你,最大的问题就是他的企业经营或个人信用出了问题,原来的业务银行或投资机构不愿意帮助他了。面对这样的客户,你怎能不小心?难道别的投资机构和银行都傻吗?好的客户会轻易放弃吗?所以,在金融投资机构中,就形成了上面所说的名言:“找上门来的不是生意”。从这点大家也会明白,为什么投资机构都不喜欢做广告,因为广告对它而言没有任何意义。你投资项目收益高,有钱的人自然会找到你,而且有钱人的圈子又很小,广告的作用远小于言传身教。在美国的金融投资机构里,大多都有一个客户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作用就是寻找有钱人和好企业,将有钱人或好企业的资料买来进行分析,然后由专业人员根据其性格特征及爱好去游说,劝他成为我们投资机构的客户,相反对找上门来的客户则很少这样分析及接待。 东拉西扯谈了这么多,也许有人会问:“这和未来谁主导中国有什么关系?”讲了这么多的中美比较,其实关键的问题就只有一个,这就是成本问题。在现代经济社会,成本是影响一个项目及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当你和同一个企业或个人处在同一个起跑线时,成本就决定着你未来是否会成功。同样,中美之间的经济之战也由成本问题决定。一个社会的创业成本增大,就会严重阻碍科技的发展,也同样会阻碍企业的发展,更阻碍个人才智的发展。如此长期下去,竞争的结果不言自明。 中国加入WTO,海外资本必然会大量进入中国,但更有可能的是少量的启动资本先行进入,然后在中国利用海外企业的信用,大量吸纳中国的资本进行转投资。中国金融企业经营管理上的严重滞后和没有信用的表现,很难抵挡海外资本的侵蚀。有人曾讲过:“中国金融企业遍及全国各地,海外企业不可能有这样的能力”。其实,说这样话的人真的很愚蠢。金融企业投资是信用和智力而是不是资产。这和工商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使是一个海外银行在全中国四千多个县,每个县建立一家储蓄分行,每个分行的投资也不过十万美元,总数也不会超过数亿美元。如果以滚动投资进行,可能只需要几年时间,几千万美元就可以垄断整个中国的金融。当国人知道政府的银行坏帐高达1/4,而海外银行的坏帐只有3%的时候,你还能保证国人愿意将自己的一生储蓄放到国有银行中吗?更可怕的是,海外的保险企业大量进入中国,将从根本上建立自己的基金。然后将收集的民间闲散资金按照西方的标准投资到他们喜欢的企业之中。 我在BBS上曾看到有人说:“美国人的投资银行目光短浅,参与WTO谈判不如保险业积极,结果美国的保险业得到的好处多,投资银行得到的好处少”。其实这样的论点只能说明他并不了解美国的金融行业,也不懂美国的金融运作方式。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投资人都愿意投资到自己认为保险可靠的企业中去,当利润水平相当的时候,更愿意投资到本国的企业而不是海外企业。美国人也同样如此,而且美国本身就是世界第一资本输入国,根本就不是资本输出国。海外保险业进入中国是金融界进入中国的第一步,海外保险业会将大量的中国资本集中,形成拥有大笔资金的基金,而这个基金一旦形成,就会招来专业投资人或将基金参与投资银行进行再投资。美国企业进入中国,靠的不是资本的力量,而是信用和品牌。一旦需要资本,一个世界级的著名企业就会有更多的银行和投资机构愿意借钱或投资给它。当进入中国的海外保险业聚集了大笔资金,在中国逐步形成正规合乎国际标准的投资市场和环境时,海外的投资机构自然而然会顺理成章地进入中国,没有钱,谁会进入中国?当基金市场和股票市场成熟的时候,你不想让投资机构进入都不行,投资机构不是不想进去,而是目前的中国还不具备让投资机构进去的时机,金融界的分工也不允许它提前进入,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一旦海外的投资机构大量进入中国,中国的企业就会面临一个危险的境地。在同样的投资项目中,中美企业之间的信用差别和管理差别就成为投资机构和银行考核目标。作为一个投资人或银行,谁又愿意将钱投资给一个不熟悉国际规则,没有良好信用,实力不足的企业呢?美国企业当然是最好的投资目标。毕竟赚钱才是投资人和银行的根本,爱国和民族主义能让企业放弃赚钱吗?这样的结果就是,海外的企业将得到更多的资本支持,中国企业越来越难得到银行和投资人的支持,长期下去,一个可怕的现象就会出现,企业越来越变得美国化,更多的经营和管理思想美国化,中国企业不得不成为海外企业的附庸,否则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投资机构和银行为了保护自己的投资或贷款,就会在某种不自觉的程度上压制中国的本土企业,防止自己投资的或贷款的企业面临更严重的竞争。而产业和技术上的竞争,又强迫海外金融机构全力支持投资中国的跨国企业,否则他们的损失就会转嫁到投资机构和银行本身。如果中国的社会体制不进行根本上的转变,本国企业和国民创业成本将更加高涨,新思想,新科技很难发展。中国的未来就会全面陷于被人控制的悲惨境地。 表面上,中国的法律不可谓不多,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几乎毫无用处。东拼西凑不说,相互还矛盾制约。在执行上更没有任何可以依据的具体条例,看着面面俱到,实际无一可用。在最根本的利益上不是保护国民而是保护企业和政党。如果说,大陆的企业全部是国有还情有可原。问题是当企业界形成一个强势的海外团体时,保护的就不是国有企业了,相反是在损害弱小但广大的民众阶层。 每个企业家的最大心愿都是赚钱,将自己的企业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企业。这样的心态本没有错,不具备这样的心态的人就不会成为企业家。要想成为最好的企业,企业家就要使用一切手段来发展自己。企业团体进入政治就会成为现实问题。不论在美国还是在其他西方国家,金钱参选早已经不是秘密,企业在国会和政府中寻找代言人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而议员本身就要为代表的团体讲话,为他们争取权利。海外金融和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怎么会不在政府中寻找自己的代言人?怎么能不关心中国的政治?怎么会漠视自己的利益?如果西方企业家真的这样纯洁,恐怕就不会有什么院外游说,更不会为中国的现任官员子女设立专门的美国留学基金了。政治离不开经济,企业家永远都离不开政客。想指望每个企业家都是不问政治的纯洁正派人士,简直就如同你想在活着的时候见到上帝一样困难。各位看看香港的各位大亨,他们有几个没有进过监狱?又有几个没有官司?又有几个不是政客的好友? 在政治层面上讲,任何西方政党和政府官员都要对众多的民众负责,毕竟他们才是选票的主要来源。政府在企业强势团体和民众弱小团体之间要求得一个平衡。中国政府因为采取的制度和多年的体制原因,政府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也是强势团体的代言人。这样一来,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就难免袒护企业和强势团体,最好的理由就是“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的公共财产”。但问题是,中国加入WTO,全面的开放已经使中国的国有经济处于少量的地位,如果仍然延续过去的制度和法律,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保护强势团体打压弱势团体的不公。目前中国面临的各种抗争实际上已经将中共推上了与人民对立的局面。用个形象的比喻,中国的现状是一个猎人面临着一群狼,相互对峙。狼虽多,但还不至于饿死,猎人不怕是因为手中有枪。问题是,当这群饿狼再没有任何食物的时候,就有可能奋不顾身去和猎人拼命。猎人本希望能从外面找些食物给狼吃,让狼们能暂时忘却饥饿,但如果找来的不是兔子而是老虎,那么这个猎人就会更加危险。 中国加入WTO,买办阶层和中产阶层的很快就会形成另一个强势团体,这个团体将成为中国精英的主要部分。他们不会为衣食住行担忧,他们会很快接受西方的经验和知识,对缺乏教育贫困的劳工阶层将更加不屑一顾。这个阶层将更愿意参与政治,参与中国的决策,也会影响中国的未来。当年的墨西哥和今日的阿根廷都经历了这一个阶段,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一个非常稳固的利益团体,一个政治经济紧密结合的精英阶层。相互利用和利益的驱使会更促进这个阶层的合作。最后因为面临着群狼而又不得不为自身利益压制饥饿的群狼。这样一来,中国就会形成一个阶层严重分裂的国家,一方面是繁荣的都市,不亚于西方最发达国家的消费;另一方面是没有社会保障,缺少教育和训练的贫困劳工。整个中国要靠高压的政治管制和严密的社会控制来保证这个社会的稳定,保护这个精英阶层的利益和存在,并以发展经济为口号,用损害百姓利益的手段吸引更多的投资,按照企业家的要求来制定政策,以解决更多的就业来缓解社会压力。由此形成一个越来越严重的恶性循环。 在1996年,我接待一个大陆乡镇长的考察团,其中一个镇长对我说:“你可以找些人到我的镇里投资,谁也不会捣乱。只要你能发工资,交税就可以。” 我当时问:“如果是造假的企业怎么办?老板欺负员工,乱来怎么办?” 这位镇长说:“造假也没有关系,我那里的企业有几个不造假?我要是不让他们造假,他们早就跑了,企业跑了,我怎么安排人就业?乡亲们没有饭吃可不是闹着玩的,真会揍你。至于老板欺负员工,只要不出大问题,我都能帮你搞掂,治理他们还不是简单问题?谁敢将老板吓跑,我就让谁回家喝粥……” 坦率地说,这位镇长是个极有胆识的年轻人,他说出的问题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的具体面貌。一个镇长面临的问题其实也是中共领袖们面临的问题。在这样的体制下,既要面对经济发展的竞争压力,又要保证人民的就业压力,你怎么还能让他站在一个独立和公正的地位?因为镇长不是民选,他可以不对百姓负责,而百姓是弱势群体,欺负他们远比管制强势的企业更有效。而且,压制了百姓扶持了企业对地方经济反而有利,这样的作法有什么坏处呢?而正是这样的思维和体制,政商结合怎么会不成功?一旦这样的政商结合,利益的驱使就会成为主导中国未来的主要政治势力。 中国加入WTO。海外跨国公司的进入,必然的结果就是政商结合。当中国金融全面失陷,会更快地加速中国政治上的转变;利益集团的形成将更难保证中国民主化的全面实现,新的利益集团势必会成为阻碍中国民主进步的新阻力。也许中国的经济政策更开放,更加透明,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民主就可以实现。墨西哥和阿根廷都几乎是照搬美国式的经济制度,但由于政治体制上全面革新的滞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忽略了政治上的改革,结果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形成了一个政治上的精英阶层,一个反对全面民主的利益集团,一个政商结合,无视百姓利益的伪民主团体。 一位朋友告诉我这样一个说法,到美国去的人爱美国,到日本去的人恨日本。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属实。我周围有很多朋友去中国访问,短期回来之后很喜欢中国,但长期驻扎在中国或在中国学习生活过的人反而不喜欢中国。我认识一位女士,这位女士家住洛杉矶的富乐屯市,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有家族关系。这位女孩读中学的时候有几位中国同学,后来就到中国北京学习了两年中文。原来非常喜欢中国的女孩在回到美国后,反倒成为抨击中国最强烈的人,这让我很奇怪。一天,我与她聊天,我问她:“你对中国人有什么印象?” 这位女孩说:“中国人很勤奋,但他们是人格分裂的民族,非常的虚伪。” 我听了很吃惊:“你怎么这样看中国人呢?” 女孩说:“我在北京读书,认识很多中国人,他们都是人格分裂的人,从来不和你讲真心话。” 我又问:“你是否可以举个例子说明?” 女孩说:“我在北京认识很多男孩,他们都很喜欢我,也向我示爱,于是我就接受了。当我们做爱之后,这些男孩就马上变成了另一个人。他们表面上对我很好,很有礼貌,但在背后却将我当成妓女。如果你不喜欢我或者偏爱男人的炫耀,但你不能侮辱我,将我自己的隐私都讲出去,还对别人装成自己是个爱国者,在我身上完成了复仇的任务。你说他们的人格是不是分裂型?他们在表面可以讲一套,但转过身去马上就换成了另一个面孔,这样的民族是病态的民族……” 我听了之后曾感慨了很长时间,类似这种事情我见到过很多次,我一直搞不懂为什么美国人长期住在亚洲就会讨厌这些亚洲民族,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前几天,中文BBS上发生了几件风波,有很多朋友来信劝告我不要插手吴征杨澜事件,更有人警告我说,你一旦插手,就会将自己牵连进去,而且会惹很多麻烦。其实,在这个事件中,我只是讲了一些真话。至少我觉得,吴征和杨澜并没有什么错,有错的是中国这个社会制度和体制,是体制和制度给了他们这样一个机会,他们只不过利用了这样一个机会,为自己创造了财富。但是,他们在中国同样也创立了一个事业,一个别人没有开创的事业,将西方的资本手段引进了中国。事实上在香港有很多上市企业走的都是这样一条路,早年的中信泰富,首长四方,粤海投资哪个不是如此?吴征杨澜只是步他们的后尘而已,换的也只是企业的内容,手法并没有任何改变,但个人的暴富却引来了极大的争议。既然有违大陆的传统道德,大家为什么不去揭露这个体制呢?难道揭露了吴征和杨澜就能改变这个体制吗?从经济角度上讲,吴征杨澜的做法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企业战略。中国和美国不同,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要赢利,美国社会有完善的货物配送系统,良好的信用机制,这样的社会环境才造成了美国网络销售的发展。相反中国的社会没有这样的配套工程,网络经济就很难如同美国一样发展。但网络不赢利就会被淘汰,中国的三大网络门户面临的都是非常严峻的局面。吴征和杨澜提出的网络宽频与文化相结合的整合方案恰恰是中国网络经济的一个出路,网络可以带动文化事业,而高赢利的文化事业又可以挽救网络经济,这种作为有什么不好呢?相反各位看看其他几家网络门户,他们又有什么出路,有什么自己的发展方向?还不是在苦苦挣扎,盲目地等待时机?难道只有海外的雅虎和美国在线收购了中国的网络门户时,我们才会高兴?我们为什么不能扶持几家中国自己的高科技企业?难道文凭真的那么重要吗?香港的李嘉诚有博士文凭吗?台湾的王永庆有大学文凭吗?难道钓鱼岛事件比不上吴征杨澜重要吗?我不想讲太多的民族劣根性,但华人内心世界应该修正的东西实在太多。而这些民族性中的糟粕也正是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严重阻碍。 中国加入WTO,国际社会就会有更多的信息和行为方式进入中国,但中华民族内部深层次的抗拒是否能对西方文明完整地接受和容忍,便成为中国进行经济和政治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也许很多国人不会抗拒改革,甚至鼓励改革,但是,一旦改革触及自己的利益和思想深处的东西时,国人是否就马上变成改革的反对派呢?中国人的两面性使很多人丧失了独立的人格,成了一个虚幻的梦想家,甚至以诋毁和狂妄来麻醉自己。因为网络可以隐去自己平时的面孔,结果一些人就变的赤裸裸,将国人的丑恶暴露无遗。到处都是一副无耻短视,狂妄自大的面孔。 经济不会马上改变中国,但经济却会侵蚀政治和传统。中国目前的问题不是经济问题,挖肉补疮的办法已经不能再修补体制上弊病。事实上中共改革开放二十年一直在尽力修补体制上的创伤,以挽救国有企业。但结果如何呢?我们可能会嘲笑俄国的休克疗法让百姓痛苦了十年,但是,也许过二十年之后,我们才发现,我们施行的救火式改革让我们半休克了二十年,并给我们的未来带来更多的痛苦,也并没有让休克远离我们的生活。辽宁的工业大倒闭不是休克疗法的变种吗?当新的社会发展方式进入我们的生活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拒绝?历史不会被人阻挡,尽管他可能会延缓历史的发展,但这不是以某个政党和个人利益所能改变的。金钱的力量可能会比说教和某种主义更有诱惑力。海外资本的进入,是某种主义能阻挡得了的吗? 政治体制上的改革与经济紧密结合,时机固然重要,但我们怎么能够巧妙地顺应民众的要求,让中国人民少些痛苦,不再面临战争的恐惧,顺利地转型,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思考的问题。当我们将经济主导权出让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想到新的垄断阶层马上就会出现?当这个权力和利益紧密结合的利益团体稳固的时候,我们是否还能指望他们给我们送来民主和自由?难道我们真的指望海外的资本家们能给我们送来民主和自由吗?各位是否知道什么是资本的本性?大家是否了解中华民族的本性? 中国加入WTO,谁将主导中国?
劳动者--以劳为业,聚法而动! ---欢迎您来到 法学空间--法律人社区
|
信息
邮箱
引用
编辑
搜索
复制
主页
悄悄话 |
劳动者
版主
发贴数量:252
得分:408
注册日期:
2001/8/30
|
劳动者 |
发表于:2002/1/21 12:40 |
打包 |
*草庵居士:Enron破产内幕及金融背景分析
草庵居士[草庵居士] 于 2002-1-21 12:33:10 Enron破产内幕及金融背景分析 Enron破产了,美国金融界里又倒下了一批预言家和基金管理人。Enron的倒闭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也创造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一向光芒照耀的美国金融界一下就黯淡了很多,是什么原因造成了Enron公司的破产呢? 很多国内的经济界朋友和我讨论美国金融界的问题,并对照中国的情况来分析美国的金融问题,试图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很凑巧的是,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审计出现了问题,结果中国政府出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政策,这个政策就是,未来中国的上市公司的财务审计必须要由海外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一下子就将中国的财务人员排除出去。当时我在一个经济论坛BBS上这样说,美国的金融界同样黑暗,中国不从制度上解决问题,洋财务进来同样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没有法律的制约,任何国家的会计师事务所都可能会重新陷入原来的怪圈,中国政府目前的办法是个本末倒置的办法,一个荒唐的办法。 要谈美国Enron公司,就要先谈谈美国的金融。大家对美国的制度都充满了信任和向往,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的制度不是最好,但确实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合理的制度。它主要的方针不是封堵,而是相互制约,用信用和制裁来约束各方。让监督和竞争排除体制来维护秩序。无论任何事情,只要你遵守法律和秩序,你都可以参与,但你如果违反了法律及秩序,只好将你排出在外,让你无法再在其中分一杯羹。也许有人会说,美国制度这样好,怎么还会出现Enron公司的事件呢?很明显,美国金融界在这个事件中负有很大的责任,不客气地讲,美国金融界和政府管制单位对这个事件都要承担主要责任,通过这个事件,美国的金融界必须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在大众的眼中,美国应该是全世界最讲自由的国家,经济也应该是最资本主义的方式。但在我的眼中,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是表面现象,本质里更象共产主义国家的全民所有。在小型企业中,资本主义本质显现的非常明显,但在大型跨国公司里面和金融界,它所体现更多的则是共产主义式的公有制。如果没有对美国金融界的深入了解,没有对共产主义中国的深入了解,你也许会很难理解这两个世界上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截然相反的国家竟然有这么多的相同之处。 大家都知道,统治美国经济的都是超级跨国公司,这些公司实力之大远超过一个小国。它的股票持有人几乎遍及世界各地,美国公民更是它的主要股东。无论这家公司的董事长还是总经理,几乎都是聘请来的专业管理专家。尽管他们可能拥有部分公司股票或股票期权,但他们所持股份在整个公司里所占有的比例也极为微小。即使是微软这样的公司,比尔.盖兹所拥有的公司股份也是微乎其微。美国上市公司因为其本身资本结构的原因,形成了一个与东方国家极不相同的状况,在东方国家中,特别是中国香港等地,董事长往往是企业的最大股东,所占的股份比例往往高达企业总股份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但在美国,如果你能占有公司总股份的百分之五以上,你绝对是公司的控股人。事实上,即使是这样一个比例,在美国都很少见。而企业的董事长跟他所拥有的股份比例更没有任何关系,董事长不过是股民聘请的一个高级管理人而已。美国这样的企业资本形态,就造成了近似于共产主义国家的“公有化”企业,只是他们运用的公有制手段和形态不同,运行的制度不同。 在这个制度下运行的美国企业,其管理人的道德良心和制度性的约束就很有必要了。人的本性就是贪婪,当自身利益与公众利益脱钩时,没有良好的制度性制约和法律的惩处就难以约束人的贪心。美国企业往往使用企业股票期权和高薪的方式来制约高级管理人员的贪婪,这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很有效果,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讲也存在着不可预测性和漏洞。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同样会在面临巨大的个人利益时将公众利益抛到一边,相对于股民而言,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更方便,更有理由来掩饰并修正自己的问题。这就是美国式的“公有制”本质。从严格意义上讲,他们与大陆政府委派的企业管理者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他们都不是财产的所有者,企业的利益与自身的利益没有根本上的联系,公众财产的比例远高于个人所拥有的财产,他们是代表某些人的利益来管理企业,是职业管理人,而不是财产所有人。中美两国在此方面的区别是,美国有更好的监督机制和完善的人才选拔竞争机制,使美国很难在人员选拔上出现问题,更容易将具备真正本事的人任用到企业中,加之完善的信用体制可以更好地让高级管理人员自我约束。相对于美国,中国几乎没有任何制约机制,法律漏洞百出,更是形同虚设。 明白了美国上市公司的状况,那么我们就来再看看美国金融界的状况是什么。美国的各大商业银行几乎都是上市公司,无论从任何角度上看,都是“公有化”程度最高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与大陆国营企业员工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相对而言,美国投资银行和各类基金却很少上市企业,更多的是非公开的私人企业。这个形态与美国的公司结构有关系,是公司制度的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状况,相对而言,这些部门的效率往往会比上市的“公有化”程度高的企业更有效率,管理也严格。但这样就能避免“公有化”的弊病了吗?事实上,在投资银行和各类基金会中,“公有化”的弊病更加明显,情况更加严重。 基金是美国投资界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来源于保险,退休,医疗,保值,避税,避险等各种不同渠道。这些基金的经理人大部分是美国经济界精英,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实战经验。但同样一点,他们都是被雇佣的职业经理人,他们个人的财富与基金投资人仅仅是薪水的关系,他们同中国的国有企业经理人一样,并不拥有管理的基金的财产。所以,在心态上几乎都是相同,管理庞大的基金只是他们谋生的工作,而根本就没有私人企业家天生的贪婪和仔细。这样一来,在管理效率上和责任上就缺乏了动力和活力。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在美国想借千万美元或寻找千万美元以上的投资要比你借几十万美元更容易,除去管理成本的因素之外,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管理这些投资基金的经理人不是这些资本的所有者,他们更象一个“公有制”企业的经理人。约束他们的除去丰厚的佣金和薪水之外,依靠的只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和法律的制约。相对而言,因为投资就有风险,如果你不是很明显的侵吞财产,法律对这些经理人的约束几乎是零。正因为这些条件和现象,所以,当你在美国筹集资本的时候,比起资本的个体拥有者来,你更容易说服他们。只要你有一份让他们满意,可以证明你并不是欺骗,而且计划可行,有很高的利益回报,可以让他们在你投资失败时能对客户有一个明确地交代的投资分析报告,他们就愿意将钱交给你使用。特别是在美国这个资金充裕,资本市场竞争激烈的社会,职业经理人的胆量往往让你吃惊,当你接触到这个充满了竞争压力的金融圈,你就会发现,你向商业银行借十万美元可能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你要写数十份信用报告;但你募集一亿美元往往只需要十五分钟,而且你不需要填写任何报告,只要将你的构想告诉他们,基金经理人和投资银行会调动专业人员帮你完成一切。这就是美国金融界的真正操作过程,一个让外行人看得目瞪口呆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过程。 截止到目前,在全球关于Enron公司破产的分析报道已经多到不计其数。但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真正了解内幕的金融界人士不是三缄其口,就是闪烁其辞,左顾而言它。而其他非金融界的人士因为其工作的原因不十分了解金融背景,结果,对Enron破产事件的报道主要集中在金融制度和信用问题上,新闻界因为政治的敏感性,把矛头直接指向共和党和美国总统小布什。关于美国金融制度的问题和会计师审计及信用的问题已经有很多文章谈论并分析,本人认为有一定的道理,但任何分析如果脱离了大的环境和背景就只能是皮毛,而触及不到本质的问题。那么,也许会有人问,Enron公司破产的真正背景和原因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从八十年代的美国经济环境来谈Enron现象。我曾在一文中说过,Enron公司的破产是美国新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没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Enron公司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能源公司,当时的美国经济还在衰退期间,经济转型十分痛苦。在这个时期,资本极为充足,但却不知道投资到哪里。无论在何种状态下,基础的电力和其他能源都是金融界最喜欢最保险的投资项目,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基础行业更是投资者的最爱。Enron公司正是在这个时期受到了金融界的注意,极为容易地募集到了大笔资本,在九十年代初期开始了大肆扩张。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网络经济和生物经济做为新经济高速发展,引来了大量的风险投资,但投资界有一个颠扑不破的定理,就是分散投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蓝子里。投资到网络经济中的风险投资越高,投资到银行和基础行业里的避险资本也越高。但大家都知道传统的基础行业只能是保值,不能升值,要想消除网络高风险投资带来的巨大风险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美国能源投资管制很严格,市场饱和,几乎没有什么新的投资。事实上,在网络新经济风行一时的时候,全世界及美国根本就没有人愿意投资资本到利润率极低的电力和其他能源行业。但金融界投资了风险极大的网络和生物经济,避险投资也要进行。就在这个关键阶段,Enron公司提出了一个令全世界金融界都吃惊的大胆计划,这就是“能源──金融”计划。这个计划在经过各界人士的研究之后,都觉得是个划时代的大胆设想,而主持这个计划的美国金融界人士更是对其充满信心。结果,Enron公司由于这个计划,理所当然地成为金融界投资避险资本的首选。当大量风险投资进入网络时,Enron公司得到的基础投资也更多,几乎是不受任何条件限制,而鼓吹Enron公司“能源──金融”计划的美国金融界人士和投资机构,更是希望Enron一举成功,并能给美国金融以及世界能源带来一个崭新的面貌。金融界在资本上全力支持Enron并全力鼓吹Enron“能源──金融”,企图让全世界的能源纳入美国金融体系,规避美国能源在未来可能会受到的他国限制,让未来的能源特别是电力和天然气成为金融交易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成为金融界甚至是美国政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针。这也符合了美国新经济的发展方向。Enron公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十年间得到了大量的廉价资本,得以快速发展,甚至成为美国排名前十位的大型企业。 那么,什么是“能源──金融”计划,为什么它有这么大的魅力? 所谓的“能源──金融”计划说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就是让电力和天然气这个在全世界都被政府管制的产业自由化,然后将它变成和粮食期货一样进行期权交易。这样一来,电力和天然气就会成为金融交易的工具,大量的金融资本就会进来,电力企业和电力贩卖企业就可以规避风险,坐收利润。从长期看,美国一旦建立这个体系,全世界就会效仿,逐步建立以美国为首的能源交易中心,然后理所当然地用经济手段去控制世界能源市场,避免美国未来的能源问题。而这个计划得以建立的基础就是电力市场的自由化,只有促使全球电力和能源市场开放,拥有足够的电力企业或其他能源企业,这个市场才能确立。一旦这个计划得以实现,Enron公司作为先行者就会理所当然地成为全球第一霸主。 事实上,当Enron公司聪明的决策层提出这个计划时,几乎得到了金融界百分之百的欢迎。尽管当时克林顿领导的美国政府半信半疑,但在实质上还是支持了Enron公司的计划。Enron公司为了实现这个划时代的大计划,竭尽全力来游说美国各州政府及世界其他国家政府开放电力,并以投资电厂为诱惑。在上世纪末,美国数州就在Enron公司的游说下开放了电力市场,最明显的就是加州施行电力自由经济政策,电,网分离,大众可以自由选择电力出售公司的电力。与此同时,Enron公司为了巩固自己的能源老大的地位,在全世界大肆投资并收购电厂和其他能源企业。中国也不能避免这股风潮。如果大家了解情况就会知道,在数年前,数量众多的电力投资商前往中国寻找电厂,本人及本人所属的投资银行也和大陆数十个电厂进行了实质性的接触,意图就是收购电厂,在其中牟利。而Enron公司更是在世界各地投资及收购了数家可以影响当地电力的大型电厂。与此同时,Enron公司还尝试投资电力交易网络系统,试图建立大一统的世界能源格局。这样一来,Enron公司在花费大量资本游说政客的同时,也将大量的资本投资到了世界其他各国的电力基础建设上去。极度的扩张给Enron埋下了破产的定时炸弹。 自由是个美好的梦幻,但历史的发展往往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自由之上往往存在着一个常人看不到的更大的垄断。无论美国推行的新全球化经济理论,还是Enron公司游说的能源开放计划,其本质都是以自身利益为最终目的的新形式垄断。而在实现新经济的同时,社会也需要某种程度上的垄断来推动变革。Enron公司的“能源──金融”计划的实施基础,就是要形成一定范围的能源垄断,才能促成整个世界的能源改变。而为了这个计划,Enron公司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实业扩张,然后再进行产业重整。但在小环境范围内,经济变革的时机和时间都非常重要,你不能太超前,也不能太落后。尽管Enron公司的“能源──金融”计划是个非常好的计划,也代表着世界能源发展的未来趋势,但美国经济上的变动却严重地影响着它的进程和生死存亡。这就如同当年中国的牟其中要完成卫星电视项目,结果因为太超前,加上国内时机不成熟,结果全面失败,自己还锒铛入狱。而杨澜吴征却因为掌握好了时机,成为大陆新的富豪。Enron公司的破产并不是自己计划的失败,更大程度上是时机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上世纪末的最后两年,美国金融界已经在网络经济中看到了泡沫的前景,很多经济学家和投资专家都在小声地呼吁民众要冷静,各个金融机构都在想办法尽量减少风险投资,将资本转移到稳定的基础行业之中。同样,Enron公司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更多的资本,但它也意识到时间的巨大压力。原因很简单,当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网络经济上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关心基础行业;一旦网络经济泡沫化,大家就要寻找新的经济热点。而Enron公司的“能源──金融”计划是前所未有的一个新行业,无论是法律还是行业标准,交易标准都没有制定,它需要的是在不引人注目的时候悄悄完成。一旦引来全球的关注,那么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会招来众多的反对派,敌对的同行业怎么可以容忍自己的没落而眼看着Enron成为实际能源第一霸主?正是在这个情况下,Enron公司开始了不顾一切的全力冲刺,将大部分资本投入到了电力和天然气等能源基础建设之中。 到了小布什上台执政之后,美国的网络经济泡沫消失,经济得到了很大的调整,当网络经济热点消失后,大量的游动资本就必然关注到了保险的能源基础建设之中。而经济的降温又给全球带来新一轮的经济衰退,Enron公司的投资计划就没有办法按照计划完成。更可怕的是,小布什的执政虽然刚刚开始,但美国下一轮的总统竞选已经开始准备,小布什因为911事件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受爱戴的总统,这对于民主党参加下届总统竞选极为不利。民主党要想赢得下一届总统竞选就需要对小布什的经济政策提出批评,找出问题。而恰恰不幸的是,Enron公司正是小布什的最大支持者之一,而且和原本出身能源企业家族的小布什有着长久历史渊源。这样的目标怎么不是最好的政治目标,况且它本身还真的存在问题。 在世界上,法律的制定往往有着滞后性。根据西方的法律,法律上没有禁止的你都可以去进行。例如美国最流行的401K法案的建立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法律精神。在数年前,一位美国人一直抱怨政府收的税太多,于是就研究美国税法,想在其中找到避税的方法,结果还让他真的找到了。于是他就根据自己的研究写了一封信给联邦国税局说明自己的理由,联邦国税局的官员们研究了很久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位先生的研究符合法律,于是就同意这位先生按照自己研究的办法报税。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著名的401K法案。短短数年便成为全美纳税人广泛使用的避税方法。 同样,Enron公司也是想利用这样的法律空档建立一套自己的能源──金融法律体系,并保证自己的计划顺利实行。事实上,在政治游说上,Enron公司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南美各国,以及欧洲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欧洲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在法律上进行了修订,而配合Enron最积极的是正在转型中的德国,不仅在法律上,在经济上,德国的银行也对Enron公司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资本支持。正是Enron公司的努力,促使全世界的能源政策都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修订。美国的加州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建立新的电厂,电力一直是处于垄断状况,但在Enron公司的游说下,加州政府在短短的两年内通过了十四个关于能源改革的法案,创造了单一行业法案的历史奇迹。但也正是Enron公司的“能源──电力”计划在美国的初步实施,才使得Enron公司垄断成为现实,在电力买卖中抬高价格,造成加州电力紧张的局面。而加州是美国第一大经济实体,如果按照单一国家来计算它,加州排名世界第六。这样一个经济体出现电力短缺,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也引起了企业家和民众的愤怒,早在数月前,加州就出现了民众自发组织的团体调查电力紧张问题,加州地方检查署也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并准备控告Enron公司利用垄断地位造成加州电力紧张,破坏加州经济。 到了2001年下半年,因为美国及世界经济的半衰退,Enron公司已经出现了不良的状况,美国金融界的有识之士也发出了警告。但在当时,这样的声音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原因是,一。Enron公司已经在资本上处于无法偿还的状态,在利益上已经和投资机构结成了紧密的一体。Enron公司的倒闭就意味着投资机构的巨大损失。前面我谈到了美国金融机构基金经理人的状况,其心态和大陆的国有经济经理人是同样的心态,谁愿意自己将这个窟窿捅破呢?只要有一线希望,大家共同的心愿就是要尽力地维护,毕竟Enron公司的资产不是小数,也不是任何一个投资机构单独可以承担的损失。正是这样的一个心态,美国的投资机构都在私下帮助并祈祷Enron公司能度过难关,而一些投资机构在此刻仍继续将大量的资本填充到Enron公司之中也是出于迫不得已的挽救措施,而非对此毫不知情。同样,在美国的会计事务所中,Enron公司的内部情况同样是了如指掌,正是因为同金融投资机构相同的原因,谁也不愿意讲出来,更何况AA会计事务所是Enron公司的财务顾问公司。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利益的选择和利弊的平衡便成了美国式“公有经济”从业人员的最重要选择,是提前暴露问题减少损失,还是尽力挽救Enron公司,侥幸逃过一劫,成为投资机构和会计员们的头痛问题。学过心理学的人看到这个问题,就应该很容易理解Enron公司和投资界及财务界的关系了,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美国的投资界和财务界会做出最后一个愚蠢的决定,这是人的本性所造成的结果。 Enron公司的破产绝非是简单的信用和制度的问题。这里面牵涉到了一个新的经济形式的问题。“能源──金融”计划虽然在目前受到了挫折,但并不能否认它是未来发展的最佳模式。如果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制度上看,Enron可能完全不符合其要求,但如果从一个尚在建立之中的“能源──金融”期权交易制度的角度上看,它的建立可能是一个更符合社会发展的新的交易和会计制度。事实上,Enron公司所创造的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经济制度,它失败的原因很多,但绝不仅仅是信用和财务制度,而是落后的制度和民众的思维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这是美国新经济制度建立中所遇到的一个新的障碍。就如同中国在经济转型中所遇到的体制障碍一样,是体制上的问题,而不是产业结构上的问题。而政治势力的介入又让Enron公司失去了一个重整的机会,当投资界和政客一旦看到将自己涉及到了政治层面,便纷纷撒手而去。事实上,即使从目前的状况上看,Enron公司仍然不失一个有活力的新经济体,只要能政策上和经济上施以援手,在短期内,Enron公司仍然可以重新站立起来。但问题是,一旦美国的政客被指控为利益输送,投资界和财务界被指控为骗子,没有信用的时候,谁还会冒天下之大不讳去救Enron公司呢?这就是现实的美国!Enron公司成功有赖于美国的金融界,失败同样有赖于美国的金融界,金融界的短视和纵容是Enron公司失败的主要原因,太注重战术分析,而缺乏战略分析更是美国金融界的通病。美国式的“公有制经济”也是造成从业人员失去利益野心和责任动力的主要原因。而从另一个角度上看,美国新经济制度的建立所面临的问题仍然很多,最重要的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和国民适应程度还没有根本性的展开,正是Enron公司在不适当的时机,不适当的时间里从事了一个“不适当”的新计划,才造成了这个美国最大的经济悲剧。 Enron公司的倒闭引起了全世界经济界的震惊,各种各样的解读层出不穷,美国金融界的沉默更让大家将这个事件锁定在信用和财务制度层面。但Enron公司真的仅仅是一个倒掉的上市公司吗?仅仅是因为财务制度上的缺陷和信用问题造成倒闭吗?难道我们不能看到Enron公司已经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这就是未来世界的能源发展新模式,一个在全球化名义下实施的新的垄断机制。关心经济的学者们难道不能在更深一层的层面上进行更深入地思考吗? Enron公司的倒闭绝不是简单的财务制度缺陷问题,更不仅仅是信用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新经济体系如何建立的问题。我可以预言,在未来的十年内,Enron公司创立的“能源──金融”新体系一定会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建立,今天的Enron公司倒闭了,但谁又能在未来阻止另一个“Enron”公司的崛起?历史绝对不会停滞不前,民众的思想也同样不会停止前进,新的能源经济一定会建立,同样不会被短暂的挫折所阻挡。当我们能更深入地研究这个现象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即使是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发达,制度最合理的国家,在面临新的经济转型时还是会遭遇强大的阻力。对于正在进行激烈社会变革的中国,Enron公司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
劳动者--以劳为业,聚法而动! ---欢迎您来到 法学空间--法律人社区
|
信息
邮箱
引用
编辑
搜索
复制
主页
悄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