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的《我把青春献给你》我是用“两口气儿”读完的;在火车上读了一半,在下车后马上又读的另一半。
说起这本书,就是冲着冯小刚的面子,才托朋友买的;也是冲着冯小刚的面子才“两口气儿”读完的,
一般我对名人写的书没什么好感,看过两个少半本,加起来也就十来页,可能是我太忙,就再也没有看的兴趣了。
不过,冯小刚还是“狠”够意思的,一本点灯熬油攒起来的书,才18元,就这一点,不知是具有了平民意识,还是为了销售;但是,朋友为了买你的书,跑了好几个地方,打的就花了40多元,嚷着让我报销,我只好跟他一顿狠砍价,指着冯小刚肯定是没戏。
但“说实在的”,冯小刚的书还真值18块钱,因为我把它看完了,而且是只用了“两气儿”。
一本让人不能看完的书,只能值5角钱。
说来也怪,只有冯小刚这样的人,出本书都有这样大的动静,就好象他能呼风唤雨似的:先是伊拉克战事打的世人引以为自豪的思维能力受到严重的挑战,而后是“非典”的入侵又让国人再度色变。就是在这50亿人的眼睛都聚焦在一点上的时候,《我把青春献给你》乘风出世,虽然没有单独造什么声势,单就凭冯小刚三个字,就足以让国人在焦虑不安中感到一丝的不和谐的快意。但“有点另类”的冯小刚,并没有再次遭遇上帝:不知是上帝忘了握他的手,还是他忘了握上帝的手。冯小刚一出手就是150000册,如此大手笔,还是与口罩、消毒水无法争雄,落在这两样“东西”手里,只有再给徐帆多讲几遍“鱼夫和金鱼”的故事。
朋友可能是让冯小刚的大名给唬住了,或许根本就没把买书和打车的钱当回事儿,再也没提钱的事。
朋友就是朋友。冯小刚也不能免俗,在费尽心机攒起来的文字中,还是死皮赖脸地交代了王朔、刘震云、葛优、徐帆等死党的“丑恶嘴脸”。
王朔,的确是冯小刚生命的第二个制造者。这个外表如厨师或是采买员的家伙,只不过是一个在不适当的时间和不适宜的环境下,说了自己想说的话的糊涂虫。其实王朔的思维能力并不比一个老农强到那去,只是文字游戏玩的熟练罢了。例如王朔故作深沉地说:无-知-者-无-畏。实际上王朔等人是心知肚明的,其实就是几百年或是千年前一个用一头老牛并带着一头小牛耕田的农民,在遇见一只老虎后所说的一句实话:初生牛犊不怕虎。王朔只是把耕者的话进行了复杂化的翻译。因此,王朔也不能免俗,其原因是一个远离政治的人使用了政客经常惯用的手段。
刘震云的情况只知道一点儿,但就这一点儿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记得是在某电视台作了一期访谈节目,没有给电视台和主持人也没有给观众面子,具体说了些什么不记得了,当时的感觉是此人只在王朔之上不在王朔之下,因为刘震云从来不谈政治。但我相信,刘震云在被窝里一定用他很有智商的大脑认真地思考过,只是没说。刘震云是一个很不讲情面的人,即使是在为朋友写序的时候也不忘揭一揭朋友的老底,因此,他是一个有勇气把经过真实修补的自我与朋友介绍给大家的朋友。
刘震云思想火花的迸发频率是极高的,在短短的序文中,竟然又冒出了一句:当我们面前站着一个真实修补的人,我们离真实就已经不远了。这让我想起了一句我并不赞赏的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理想主义者对缺乏信心者的一句美丽的谎言,因为,大多数人在为这美丽谎言的漫长的挣扎中倒下了。美丽的谎言的确具有很大的煽动性,而且能够制造美丽谎言并为世人尊为信条则使很多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就连以思想与作风十分严谨的科学家也不能幸免。记得不知是那位科学家说过,99%的努力加上1%的天赋等于成功。这个格言成为了无数儿童与青年的座右铭,激励着他(她)们奋勇向前,然而事实并没有一次验证这句名言,成功的只是哪些以100%的努力加100%的天赋再加100%的机遇的人,而上帝并没有给人间多少这样的名额。刘震云决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不是一个编造美丽谎言的人,他与冯小刚、王朔在小的时候肯定被传授过这样的名言,但,决没有相信过。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故事,也是不吐不快。说:四个瞎子摸象后,第一个瞎子说大象是一个柱子,第二个瞎子说大象是一条尾巴,第三个瞎子说大象是一个鼻子,第四个瞎子是这帮瞎子的头,年纪大,经验丰富,以教训的口气说,你们学习的还少,经验不足,这是一个有四条腿一个鼻子一条尾巴的东西,不是人。其余三个瞎子十分佩服老瞎子的学问。这时,一个朦童过来说,你们四个瞎子懂得什么,我亲眼看到这是一头猪。四个瞎子大惭,落慌而逃,老瞎子边逃边说,这个问题在学术(理论)界是有争议的,我们毕竟是瞎子嘛,有情可原。其实这是一个旧瓶装新酒的演义,而且冯小刚、王朔和刘震云也知道他们决不是老瞎子。但如果说排了《温故一九四二》就可以天天睡到自然醒,哪还是瞎了。
葛优和徐帆不说也罢,实在是不能与这几个人相比,也不是一类,还是好好地演他(她)们的戏吧。
自古另类是孤独的,又常常被所谓正统的同类追杀,但因为天资聪明又具有大无畏精神和狡猾的天性乃繁衍至今。冯小刚之流就是在摔打中长了记性而增添了几份狡猾,因此,他们不想当英雄,只想睡到自然醒;狡猾的冯小刚知道大多数英雄都是死后追认的,只有有效地保护了自己,才能消灭“敌人”,因此他们狡猾地保护着自己,不屈不挠地实践着自己的梦想,并傻呼呼地伸个懒腰说,今年的冬季过得真快。
我很虔诚地相信,他们真的能够把漫长的冬季缩短。
冯小刚作为自我标榜可以睡到自然醒的人,自然有其足以吹嘘的作为,但我还是从“宇宙流”式的文字中看出来有洒脱中的无奈。
其实无奈的人并不仅是冯小刚一个,我们的足球也无奈总是有不懂足球的一帮人在进行所谓的正确的领导;电影的无奈也同样因为一些不懂艺术但自以为很懂政治的人在指手画脚;神圣的法律在所谓领导与服务的大旗下被无奈地扭曲;怀有报国之志的小吏们无奈地一遍又一遍的倾听着空洞的训导... ... ...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的确有很多的无奈。
据权威人士偷漏:我们有些人之所以可以大胆地勉为其难又勇挑重担,其实质是在沽名钓誉的同时又可以完全不负责任,而实在抗不住了,就用中国特色的嘴脸说,国情如此嘛,实在不行就用初级阶段的嘴脸说,国力不行,我有什么办法。
古人云:不如意事十之常居八九。因此知足者常乐的感受,冯小刚还没有真正体验到,好在徐帆都表态了:嫁狗随狗。
对于一贯以另类出世的冯小刚,阿W们也一脸无奈的说:也就是在现在,你冯小刚还能混个人模狗样的,要在过去,哼!哼!
冯小刚是个闲不住的人。所谓闲不住,主要是大脑和他那张管不住的嘴永远在运动;大脑一动,嘴就动。都说长个脑袋就有想法,对别人有看法,那是难免的,但别人活的也不容易,老话儿说的好,个人有个人的活法。指点别人的江山,把话说的满满的,并不符合狡猾的定义,但也可能是最高级的狡猾。所以,一定有人说,看来你们仨个都一个德性:狗改不了吃屎。
写书写到自己找不到北,堕落到“解闷”的份儿,拿着老婆和别人的文章充数,也就冯小刚能干得出来,但千万别忘了给人家版费。
《我把青春献给你》作为“解闷”的文章,很符合冯氏的一贯风格,当然将会遭遇所谓正统大家的猛烈炮火。这种东一耙子西一扫帚的文体,很像意识流,但实际上是跟着感觉走,不知前人是否用过,如果没有先例,则应该申请专利,说不准这又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申请专利的说明应写:冯氏文体,是在刘震云先生的帮助、鼓励和王朔先生的感染下创立的。创作要求是随心所欲,跟着感觉走,文字不求十分严谨,但应说经过修补的实话,文章结构不拘一格,写到那算哪,并可以适量地全本照搬几篇别人的文字,核心作用是解闷。冯氏文体的特点是,无拘无束,无头无尾,耳目一新,自然生动,个性始然,一气呵成,幽默乖张,思维涌动,永不落后。对读者的要求是,决不强求,看也可,不看亦可;议论也可,不议论亦可;表扬也可,批评或攻击亦可。
现代出书,一定要请个名家写个序,自己再写个后语什么的,不外乎相互吹捧一番。而冯小刚则不然,居然把一个谁的面子也不给的刘震云叫来写序,亦捧亦杀地揭了不少自己的老底,还笑呵呵地说,咱就别说谢了。于是乎,又有“正统文人”窃笑,此人傻冒;转又惊呼,此风若长,我辈必然少了一个经济增长点。
最后再说句实在话,这书写得真不错,但冯小刚也真不够意思,弄了一小盘很好吃的花心萝卜,刚吃出点意思就没了,象刚上了大烟瘾就给断顿了,真他妈的坑人。
2003年4月28日晨6时 初稿
2003年4月29日晚22时 定稿于黑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