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空间

法律人社区

  注    册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在线2413人
·文章查询· 祝各位网友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阖家快乐!      本站受到大量的无效smtp连接和垃圾邮件的攻击,响应缓慢,请各位网友见谅!       2024年4月27日星期六
首 页
当前位置:首页>>律师>>ydsmbag
我们凭什么“严打”?
更新时间:2001/10/19 21:13:26  来源:  作者:杨德寿  阅读431
    
我们凭什么“严打”?
杨德寿


我们凭什么“严打”?
我早就想提出这个问题并回答它,却一直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最近,在网上看到网友曹呈宏和郝铁川教授关于“严打”的文章,刚好借来一用。我这里先说声对不起了。
按照曹呈宏朋友《被污辱与被损害的》的观点,人民因为“对社会治安恶化深恶痛绝”,所以“有不少人有‘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之慨”。并且“认为‘严打’可能是能够反映人民意志的”。曹呈宏朋友的言下之意即是:“严打”是社会治安恶化的客观需要。至于社会治安是如何恶化的,文章没有提到。好在,曹呈宏朋友赞同的郝教授的文章即《“严打”的另一面》提到了“严打”暴露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中列第一的是:“严打”暴露了我国行政司法(公安机关)部门缺乏细水长流的日常工作有效运行机制,换句话说,“严打”暴露了我国行政司法部门平时未能做到“法有授权必须行”的依法行政的要求。
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说明社会治安恶化的根本原因应该是“我国行政司法部门平时未能做到‘法有授权必须行’的依法行政的要求。”
既然我们找到了社会治安恶化的原因在行政司法(公安机关)未能依法履行行政、司法职责,为什么我们不在这个行政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上下功夫?郝教授也十分清楚“严打”的弊端。在要求行政机关平时严格执法以保持日常工作有效运行机制和“严打”这两种措施上,我不知道郝教授是赞成前者呢还是赞成后者?比较起来,前者可是没有任何弊端的。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用没有弊端的前一项措施而非要采取有弊端的“严打”措施呢?
郝教授《“严打”与刑罚的世轻世重》一文中指出了“严打”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据此认为中国也有理由“严打”。中国的司法制度能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提并论吗?中国公安机关的刑侦人员是什么素质?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负有对公安机关监督的权力和职责,有谁能告诉我这种监督不是形同虚设的?
不要说在“严打”时,就是“平”时,公安机关在刑事侦查中就存在严重的刑讯逼供。连检察院的检察官都说:“刑讯逼供”是公开的秘密。你还敢相信“严打”时公安机关破案的成果吗?
关于《“严打”的另一面》的第二点,即“严打”有可能使刑事犯罪分子变得更加狡诈,以百倍的疯狂、千般的手段来“寻回”他们在“严打”期间的损失。这种观点有些想当然,其成立的前提是:犯罪分子是职业的并且这些犯罪分子没有在“严打”时被捕获并惩治。事实上,对于未捕获者也不存在损失的问题。
“严打”,打出了多少冤案?只有公安机关最清楚;“严打”使多少人不该从重的罪犯从重?只有法院的法官最清楚。
“严打”,其最大的成果是,中国许多人的人权将遭受无情地践踏!!

杨德寿
作于2001年10月19日晚

作者简介:杨德寿,男,1963年生于河南省新安县,民革党员。原中南矿冶学院探矿工程学士(1985)、郑州大学法学自考本科(1998)。一九九四年晋为探矿工程师,同年获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九九六年通过律师资格考试。多篇法学论文被省市及全国律协年会采用并在有关的法律网站发表。本人为人诚实守信,工作作风严肃、认真、负责。在治学上,不追随任何权威。崇尚民主和法制,对专制制度深恶痛绝!爱好中外古典音乐。现为(郑州)犀原律师事务所律师。
特别声明:欢迎任何人在任何场合对本人的任何文章和言论提出批评意见、发表评论,但对本人进行人身攻击的除外。写信或发电子邮件均可,对于本人在网上发表但无法正常显示的文章(指含有插图或注释的文章),本人也欢迎网友发邮件索取完整的论文。
欢迎光临:杨德寿(或ydsmbag)文章专栏:
http://www.lawfan.com/asp/readTopic.asp?id=143
http://lawsky.org/lawren/lawren.asp?lawid=1267

单位地址:郑州市淮河东路55号1号楼东004号犀原律师事务所
电话:0371-8897625 传呼:95805-797212
E-mail: ydsmbag@sina.com
ydsmbag@sohu.com
ydsmbag@263.net

批 注 该 文]    [采 用 该 文]    [发 表 评 论]    [文章下载]    [关闭窗口

相关批注:
暂时还没有媒体记者对这篇文章做出批注

相关采用:
暂时还没有媒体记者采用这篇文章

相关讨论:     更多...
“严打”应该以法律为准绳![冷眼]

Google


IP计数: 浏览计数:

Copyright © 2001 凌云志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7007639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402000191号